東北網9月14日訊 今夏都市青年的最愛,不再是飯局、KTV、羽毛球這些老玩意兒,而是定格、夜爬、刷街、定向這些時髦又有新意的『集體熱鬧』。事實上,涵蓋了圈子游戲、展覽、演出、郊游、購物、下館子、新式運動等休閑方式的玩樂方案,表達出哈爾濱年輕人今夏的玩樂興奮點,呈現出時下年輕人的最新興趣點和我們所生活的城市個性。每個人找到自己的圈子,每個圈子也會貼上自己的標簽———我是公益派、你是文藝派、他是夜動物派,於是我們通過圈子找到了自己的個性坐標。
城市玩樂分子新主張
在城市休閑活動中,有新意、有組織、有創意的集體『抱團』活動顯然成為這一季哈爾濱年輕人心目中的大愛:從拉風酷玩意的各項活動中,我們大概可以窺見哈爾濱年輕人對潮流的敏感度。沒有常規的健身館和游泳池,這裡集合了一批足夠新鮮好玩的活動場所;包括擊劍、潛水等小眾分子的熱愛基地;跑酷,時下年輕人喜歡的時尚運動之一,無論是定格、夜爬、暴走二環、輪滑刷街……無一例外都有自己的核心愛好者,你只要願意,隨時都可以加入到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都是由網友自發組織的抱團活動,看來,找到組織、找到圈子,大家湊在一起high成為年輕人玩樂新主張之一。
創意優先,愛冒險的活動佔據了人們的視線。『定格』這個國內最早在西安發起的活動,火燒火燎地蔓延到哈爾濱:有人罵它,罵它的無聊和傻氣;有人愛它,愛它的創意和勇氣。玩創意、玩冒險,不論在線上、線下都表現得尤其明顯。在熱門網站豆瓣,不停地有人發布好玩的活動,『假裝情侶版』、『人人都是大富翁限量版角色扮演主題活動』,靠著出奇的點子總是能招呼一大隊人馬加入,創意在網友自發組織的活動中被出色實現。
事實上,如果我們從一個平常的角度看,相對於旅游和下館子,去看演出和展覽似乎是偏小眾的活動。另外一個更讓人吃驚的說法是,現在年輕人對展覽的興趣跟對電影的興趣一樣。但細想一下,其中也自有玄妙。目前展覽的消費門檻最低,大部分展覽是免費的,藝術館的展覽一般票價也不會超過50塊錢,而現在美術館裡的展覽也奔著流行化、內容更貼近年輕人的方向開展,因此頗有人氣。
劍走偏鋒的時尚藝術
在網站做編輯的何文看來,今年最火的文藝活動是獨立音樂、小劇場裡的話劇表演、各種文藝展覽,『文藝的東西已經不那麼邊緣化了,已經成了一種年輕人和朋友們聚會的另外一種形式。』
何文自己也是個文藝活動的熱衷者,『展覽和演出、小眾電影是我的最愛,我每個月都會看幾場話劇,甚至也會跑到上海去聽林肯公園的演唱會。』
『你參加什麼活動,就標志著你是什麼樣的人。』文藝范就是何文的標簽,他的同事們也有著各種各樣的標簽,比如喜歡泡吧的就是夜動物,喜歡掃街的就是生活派。『其實活動就是一張自己的名片,而且我們會通過長期參加某一類的活動來強化自己的名片。』
『你看看網上,基本上是固定的人在固定的圈子裡去做固定的活動,有時候參加這項活動的人就肯定不會去參加那項活動。』何文自己,就絕對不會去參加酒吧的夜派對,『我從來沒去過夜店,而且很抵觸去夜店。夜動物整個人群的交流方式、活動環境,跟文藝生活圈子是完全不同的。反過來說,喜歡夜生活的人,文藝性就會差一些。』
每次活動都是集體表演
有創意的集體活動,尤其是定格,絕對是今夏年輕人的最愛。關波組織的兩次定格,一次在愚人節定格,一次是在奧運開幕式前搞了場『面具定格』。
『這種好玩的、集體性的活動,很受年輕人歡迎。來參加的人比我預期的多多了!愚人節的定格在半個月內就召集了100人左右,面具定格在一周內也有100多個人來參加。』跟記者說起他組織的兩次定格,關波一副很陶醉其中的表情。
『發起定格一定要有主題,這個主題就會給定格一個文化意義,大家不會覺得它很無聊。』關波組織的定格主題都很巧妙,愚人節當天的定格本身就有了『愚人』一把的意思;那場面具定格,則是關波為一個展覽策劃的開展活動,100多號人每人在現場給白色面具涂鴉,然後戴著自己的面具統一定格,定格完畢後,把大家創作的面具匯集在一起做成了一個面具展,『參加定格的人也成了參加展覽的人,這就挺有意思的。』關波說。
『每次定格完了,在網上就會形成兩派:一派人覺得特好,特有創意,另一派人就覺得特傻特無聊。』關波說去組織和參加定格,『樂趣就在於能夠挑戰自己,比如每次定格都是一場表演,這是個集體表演的機會。』
喜歡的游戲一直玩下去
未來人們的休閑活動將流向何處?年輕人的興趣點將會在什麼地方聚焦?哈爾濱社會科學院專門研究文化休閑的孫教授,幫我們前瞻一下玩樂潮流的新趨向。他認為,今後人們的休閑方式會有越來越專業化的趨勢,像現在就有些人用自己幾乎全部的個人時間做志願者,或者一放假就去背包旅游,這種娛樂活動已經成為他們幾乎是唯一的休閑方式。當然,以前年輕人的文化活動比較單一,休閑活動偏傳統,而現在我們能夠獲得大量的活動資源,有創意的活動也多了。這說明大家有了更多的需求,當然也就有了更多的活動。其實在西方年輕人有很多的活動方式,因為他們對街頭的活動限制更少一點,現在咱們國家也是朝這個趨勢發展,所以咱們的街頭活動在大城市也開始開展。
有創意的活動將會成為今後休閑活動的主流呢?他認為,那倒不一定,首先『主流』這個概念看你怎麼理解,比如從事的藝術家的多少,社會認可度,參與人數,還有社會反響。如果從參與人數的角度說,這些小眾的娛樂方式,比如街頭定格、快閃,永遠不可能有像看電影那麼多的人追捧。但是它受歡迎的原因恰恰是因為大家娛樂方式的多樣化。原先我們可能只能去看電影,而現在,大家的選擇就很多了,這種去中心化並不是壞事。現在所謂的小眾娛樂項目純粹是年輕人的自娛自樂,不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張顯個性,他們可能自己玩,或者有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塊玩就已經夠了。比如一些人並不理解小劇場話劇,但覺得很新潮很時尚,所以也要去看,去看了他們會有參與感。但是,那些堅持下來長時間對某一種活動感興趣的人,多半是因為對這種活動真心地喜愛。我認為今後人們的休閑方式會有越來越專業化的趨勢,像現在就有些人用自己幾乎全部的個人時間到某個基金會做志願者,或者一放假就去背包旅游,這種娛樂活動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是唯一的休閑方式,甚至是自我實現的另外一種途徑。有些人為了炫酷去參加一些小眾的娛樂活動,有很大程度上是他們還沒有找到自己真正最喜歡的『那一種』娛樂活動,一旦他們找到了,應該也會對它產生比較大的熱情,並且持續的時間也會相對更長。『追時髦』畢竟不是一種愛好。
實際上,目前人們的心理需求正呈現『分眾化、碎片化』的勢態下,年輕人的休閑活動也奔著小眾化的方向發展,以下幾個發展趨勢則尤為明顯。一、參與性強的文化旅游等消費。比如文化旅游就是一種體驗性旅游,也就是旅行社安排更多的參與性活動,比如『到農民家裡體驗田園生活』、『像職業探險家一樣穿越西部無人區』等等,與名目繁多的觀光旅游相比,這種體驗式旅游則在乎一種生活方式的互動。還比如其他的參與性強、互動性強的活動會更受歡迎,比如像葡萄園這樣的主題活動,在哈爾濱落戶第一年,游客量不少。還有小劇場話劇,也是因為跟觀眾的互動性強而日漸火爆。二、制造快樂的數字娛樂消費。比如數字音樂、網絡游戲、交互電視,陸續開發的新式娛樂產品。三、表明身份的象征性消費。時下年輕人消費一個東西不是為了使用和實用價值,而是為了表明自己的身份。換句話說,現在的年輕人參加一個休閑活動,有可能是在給自己的身份貼標簽。有標簽和象征價值的娛樂活動更能吸引年輕人的注意,也更容易形成圈子,找到組織、找到身份。他參加的一項活動是屬於一個圈子的活動,如果這個圈子受關注,那麼他個人也會感覺到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