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4日訊 『這都不用看,肯定沒問題。』鶴崗市蘿北縣團結鎮紅衛村村民孟憲輝一邊揮手招呼老伙計到路邊下象棋,一邊對圍在公開欄前看《農田路修建資金使用明細》的村民們說。而曾經,這公開欄是老孟的『最愛』,只要有新公開的信息,他都是第一個衝上前去看個仔細。
紅衛村黨支部書記羅興軍對記者說:『什麼事公開了,老百姓知道了就好,要是捂著蓋著,他們心裡可要犯嘀咕了。』
近年來,鶴崗市蘿北縣團結鎮結合實際,先後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以保證村民對所關心的問題能夠通過公開與監督一清二楚。在農民最關注的農村補貼政策落實方面,團結鎮采取每個村隨時暗訪20戶農戶的方法,監督檢查補貼發放情況。目前,全鎮通過『一折通』發放補貼政策資金1762.24萬元,發放率達到100%。在新農村建設項目和專項資金使用方面,團結鎮把修路、自來水等新農村建設項目資金和泥土房改造等惠農政策資金列入檢查重點內容,實行全程跟蹤監督,使國家惠農政策及時全額落實到位。
公開與廣泛監督讓群眾對黨員乾部更加信賴。四年前的紅衛村,農田路不像樣子,半米深的車轍,車走就翻。羅興軍上任伊始張羅著要修路,但在村民代表大會上,村民的意見卻不統一。在耐心說服並決定先修『北稻地』(村乾部家的地在南稻地),村民們勉強同意了。秋後,摩托車在路上撒歡跑,而公開的資金使用明細更是讓村民放了心。轉年再修路時,村民主動開上自家的四輪車幫助拉料。從不認可到積極參與,村民對班子『放心』了,書記和主任也在換屆中獲得了連任。
收獲的季節,團結人也品嘗著黨風廉政建設的累累碩果。班子團結了,黨員乾部素質提昇了,民心順了,群眾上訪率下降71%、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51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