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圖片新聞  >  經濟旅游圖片
搜 索
黑龍江省首次暴發第二代草地螟蟲災
2008-09-17 14:53:42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17日訊 今年8月以來,我國商品糧主產區黑龍江省大面積發生遷飛性害蟲--草地螟。有關專家鑒定,此次發生的草地螟蟲災不是第一代草地螟,而是第二代草地螟。這也是黑龍江省首次暴發第二代草地螟蟲災。

  短短數天時間,蟲災已遍布黑龍江省所有縣市及農墾地區,超過4300萬畝的草地、荒地和農田發現蟲情,蟲災范圍之廣,蟲口密度之高均為歷史罕見。第二代草地螟蟲災大暴發,嚴重威脅著『北大倉』糧食生產安全,一場全民動員的『防蟲大戰』全面打響。

 

 

公共地塊上的草地螟幼蟲 黑龍江省植檢植保站供圖

 

 

草地螟蟲在『圍攻』玉米棒 黑龍江省植檢植保站供圖

      小蟲蜂擁而至,威脅糧食生產

  7月29日,黑龍江省植檢植保站不斷得到來自全省各地植保部門的測報:發現大量遷飛性害蟲草地螟。省植檢植保站站長陳繼光果斷判斷:一場嚴重的草地螟蟲災已不可避免了。果然,黑龍江省歷史上罕見的草地螟蟲災不期而至。

  草地螟是一種鱗翅目害蟲,幼蟲食葉,常常吃光一塊地後集體遷移到另一塊地。草地螟害蟲可越冬,每年的第一代草地螟蟲就是越冬代草地螟羽化出的成蟲;第一代成蟲產的卵再繁殖成的草地螟蟲就是第二代草地螟。

  第一代草地螟蟲災一般發生在每年的5月下旬到7月上旬,莊稼此時是苗期,草地螟蟲災如果嚴重就容易使莊稼絕產,但尚有補種的機會;第二代草地螟蟲災一般發生在每年的7月下旬到9月上旬,此時雖然農作物葉片大,抗咬食性強,但此時正是莊稼生長關鍵期,受害後不易恢復,容易造成糧食大量減產。

 

  黑龍江省植檢植保部門的監測顯示,草地螟成蟲於7月29日遷入黑龍江省後,分別於7月30-31日、8月3-4日、8月6-8日形成三次聚集高峰,在依安縣、尚志市、嫩江縣、通河縣、勃利縣等13個縣(市)聚集密度越來越大。在這些地區的植保監測點,成群成群的草地螟迎著誘蛾的黑光燈飛來,這些監測點的單只誘蛾燈的捕蟲量每天都突破1萬頭。

 

 

被草地螟咬成網狀的大豆葉  黑龍江省植檢植保站供圖

  據了解,第一代草地螟蟲災歷史上曾3次在黑龍江省大暴發,第一次是1952-1954年間;第二次是在1979年-1982年間,這是為害最重的一次,僅1982年黑龍江省農田發生蟲災面積就達5400萬畝,其中187萬畝農田絕產;第三次是1996年-1999年間,黑龍江省中西部曾大規模暴發第一代草地螟蟲災。

  今年是黑龍江省歷史上首次暴發第二代草地螟蟲災,其覆蓋范圍之廣、蟲口密度之高超過大暴發的1982年,為歷史罕見。今年,這個省草地螟幼蟲發生面積3317萬畝,其中發生在農田的面積約1900萬畝,嚴重威脅著這個商品糧大省的糧食生產。

  據各地植保監測點調查,在短短幾天內,高密度幼蟲區已覆蓋全省各地。其中,幼蟲量每平方米達500-1000頭以上的有30餘個縣(市、區),樺南、延壽、北安、依安、蘿北、鐵力、集賢等10餘個縣(市、區)的部分地塊出現大量幼蟲遷移為害現象,苜蓿、甜菜、萬壽菊、向日葵、大豆等多種作物受到嚴重威脅。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