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7日訊 『限塑令』實行百餘天後,記者走訪哈爾濱市的一些商場、超市及農貿市場,發現無環保標識的不合格塑料袋又大量現身,而且『身價』大增。同時,備受推崇的環保塑料袋,為吸引商家進貨被迫降價銷售。多日的走訪中,記者感受到,『限塑』之後的市民生活雖然添了點『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觀念在逐漸轉變,我們離真正的『限塑』已經不遠了。
『限塑』生活有點亂
消費者高女士無奈地告訴記者,6月1日自『限塑令』頒布實施後,因為沒有隨身攜帶環保袋的習慣,她的生活有點亂。家中裝垃圾的塑料袋頻頻『告急』,隨後,她也變得越加『小氣』,一個塑料袋不用上幾回,絕不會用來裝垃圾。以前她午餐經常吃單位食堂賣的包子,由於單位不再提供免費塑料袋,也沒有環保塑料袋。面對滾燙的包子,她常常是束手無策,周圍的同事也常會因無袋而吃不到包子。高女士去超市購物用環保袋時也是能節省一個是一個,有時弄得自己非常狼狽。
超市用袋量減六成
『買塑料袋嗎?』在超市購物交錢時,收銀員通常都會送上這樣一句話。『限塑令』執行百餘天後,記者從哈爾濱市沃爾瑪、家樂福、好又多超市了解到,超市裡塑料袋的用量減少六成左右。
不少市民表示,『限塑』是有利環保的大事,大家都應該支持。相比之下,『限塑』在超市、商場更容易施行。15日,記者在香坊區的一家大型超市調查發現,20位消費者中,有9位消費者自己攜帶購物袋,6位顧客購買塑料袋,5位則把東西零散裝進隨身背的包裡。該超市的統計數據顯示,超市6月的塑料袋使用量比『限塑令』實施前減少了60%。隨後,記者又從其他超市了解到,塑料袋的用量銳減,只有三四成的顧客會選擇購買塑料袋。
有償塑料袋用量在減,手撕袋用量大增。一些超市裡裝水果和散裝食品的手撕袋因為是免費的,於是不少消費者把這種袋子帶出超市。有的超市無奈把手撕袋撤掉,消費者要買散裝物品就用小塑料盆裝,到過秤的地方再由工作人員裝袋。
超薄袋價格翻倍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在哈爾濱市除了超市等賣場實施有償使用塑料袋以外,眾多的農貿市場、餐館、快餐廳、倉買店以及一些洋快餐廳幾乎都免費提供塑料袋。記者近日在某農貿市場的商販處了解到,超薄塑料袋進貨價格比『限塑』前翻了一倍多,上門送貨的人比平時還多了。
『不給袋誰買菜呀?』連日來,記者從香坊區樂園街及南崗區海城街附近的農貿市場看到,多數攤主仍在使用非環保塑料袋。16日早7時許,記者在南崗區李范五花園附近的一處早市采訪時,一位羅姓攤主告訴記者,『限塑令』剛剛執行時,他提前購進了一些環保塑料袋,他們向買菜的顧客提供環保袋時,買時多少錢就賣多少錢,一分都不敢多收,但由於部分顧客不能接受,他只好繼續購進超薄塑料袋免費提供給顧客。
據多位攤主介紹,剛剛執行『限塑令』時,大家都在靜觀其變,偶爾使用的超薄塑料袋也是6月1日以前囤積的貨。不過,最近可以輕易買到超薄塑料袋了,每天都有送貨人送到攤位前。過去進貨每個超薄塑料袋平均0.01元多一點,現在已漲到0.03元了。『限塑』是好事,該支持,有關部門還是應該加大監管力度,讓這件事執行起來更加徹底。
環保袋身份挺尷尬
『「限塑令」頒布以後,我馬上就做起了環保塑料袋生意,本以為會火一把,誰料生意沒有給我帶來預期的效益。』在哈經商多年的林先生無奈地告訴記者,『限塑令』在農貿市場等一些地方執行效果比較差,直接影響了自己的環保袋生意。
記者了解到,哈爾濱市現在沒有生產環保塑料袋的廠家。合格的塑料袋基本是從外地購進的,銷售成本制約了很多商販的積極性。環保袋批發價按規格大小從0.1元至0.3元不等。過去,在農貿市場上銷售的環保塑料袋的批發價在0.11元左右,近日已降至每個0.08元,仍少有人問津。
塑料袋替代品迎來商機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市面上的塑料袋替代品分為無紡布購物袋、尼龍購物袋、編織購物袋、加厚型塑料袋及紙袋等,大多數只是在超市和商場出售。進駐哈爾濱市多年的麥德隆超市,曾因率先在哈向顧客提供有償塑料袋而備受爭議。近日,記者從該超市了解到,『限塑』後,該超市的環保購物袋已由原來的0.30元(小袋)和0.50元(大袋),分別提價到0.50元和1元,進店購物的消費者早已習以為常。
連日來,記者采訪中發現,市場內出現一個很好的現象,來買菜的消費者,好多人都自備工具,有的提著菜籃子,有的推著購貨車。記者在哈爾濱市南崗區一處農貿市場采訪時看到,一個賣購物車的貨攤生意特別好,雖然每臺購物車售價50元,還是有很多人搶著買。記者在街頭一家裁縫店看到,店主用做衣服剩下的大大小小的布頭做成各色布包,不到半小時,價格在5元至10元之間的布包就被搶購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