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1日訊 19日,記者趕最早一班客車,前往距離龍江縣約180公裡的依安縣,拜訪劉伯明的家。10時,從依安縣縣政府穿過一條約20分鍾車程的泥土路,沿途,記者只要一提『劉伯明』,鄉裡鄉親很快便能將他父親劉志生家的方位給記者指出來。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劉志生是家裡『獨苗』,這在那個年代非常少見。可直接後果卻是,高中畢業的劉志生一輩子被留在父母身邊『盡孝』,他一直認為自己『沒有學以致用』。如今,劉伯明的成績讓他相當驕傲,兒子成長中一些不起眼的小細節被一個個回憶了起來。
兩次與『飛天』擦肩而過
今年42歲的劉伯明入選宇航員隊伍已經10年,兩次入選『神五』、『神六』梯隊,但也兩次與『飛天』失之交臂。
2003年『神五』發射前,劉伯明被選入備選梯隊,一次打籃球,從小就靈巧出名的他竟然把腳扭傷了,等他剛把傷養好,更大的不幸降臨了,在依安老家,不到60歲的母親突發心髒病去世了。
也正是母親去世的三天後,作為備選宇航員,劉伯明他們一直將楊利偉送到『神五』艙口。當所有鏡頭燈光都對准楊利偉時,他們一直微笑著向人群揮手。
2005年6月,劉伯明曾入選『神舟』六號航天載人飛行乘組梯隊成員。對於『神六』飛天,父親劉志生認為,那次兒子能入圍大名單,已是非常優秀了。而不久後,面對再次與『飛天』失之交臂。有記者問他,距離那麼近,卻沒有得到,會不會覺得惋惜?劉伯明說:『離得越近越光榮。』
劉志生告訴記者,兒子前些日子來電話曾說,『航天隊伍沒有失敗者,永遠沒有失敗者。不管誰上,他都是一個執行者和實踐者,所有人夢想的實踐者。』
『認真做事就會有收獲』
不到兩天時間,接待了全國各地的20餘家媒體采訪,患有肝病的劉志生顯然有些吃不消。但說起兒子劉伯明,老人略顯疲憊的臉上頓時有了光澤,『伯明打小就是個蔫淘,雖然不愛爬樹、登高。但他在家裡最愛拆東西,他經常把家裡的收音機拆了再裝上,有時甚至他自己能琢磨安裝個小風扇什麼的。』簡而言之,『玩也認真、學也認真』。
劉志生告訴記者,現在在部隊劉伯明都被隊友們叫做『小諸葛』,可在家排行老二的劉伯明也曾有過學習落隊的時候。劉志生強調,『伯明從小做事就是認真,伯明常說,「只要認真做事就沒有不成功的理兒」。』
就因為要惡補英語,險些放丟了家裡當年的全部家當———三頭豬。目前在哈爾濱打工劉伯明的三弟劉伯昌告訴記者,劉伯明中考時,英語底子差的劉伯明在發卷後一題未答,打了零分。為了惡補英語,劉伯明天天英語書不離手。
一天放學,劉伯明像往常一樣拿著一本英語書、趕著家裡的三頭豬便出去了。晚飯時候,三頭豬自己回了家,可劉伯明卻不見了人影。劉伯昌滿村找了半天,纔在鄉政府附近一個亮著的門燈旁找到正在背單詞的劉伯明。
學知識不能只學表面,劉伯明的成功往『根』上追,劉志生認為,『伯明就是上課認真聽講,沒別的』。
部隊給請心理醫生
劉母是在2003年,就是在『神舟』五號執行任務的前夕突發心梗。劉伯明常說,『母親對我的成長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他上高中的時候,是每天騎自行車,從紅星鄉的家裡騎車到縣城是一天九公裡的路程,早晨騎自行車去,晚上騎自行車回去。
劉母每天凌晨5時30分不到就起來把爐子點好,然後屋子熱了纔叫劉伯明起床,那時候劉伯明長得還很小,1.60米的個頭。春夏秋冬,劉伯明騎著自行車往返於鄉間坎坷泥濘的泥土路上。冬天騎半小時車到學校,就是一身白霜。『三年的高中生活,我覺得那一段時間,包括我到現在,從當飛行員,到最後招航天員,我這人生當中記憶最深的就是那三年的時光。』劉伯明說。
從小到大,劉伯明和其他5個兄弟姐妹腳上穿的、身上穿的都是母親一針一線縫制的。劉志生告訴記者,『伯明跟他母親特別親近』,在神五即將飛天的三天前,劉伯明得知母親去世的噩耗,『那時候真是有點經受不住這個打擊,當時有半年左右的時間緩不過來』,劉志生告訴記者,為了給劉伯明『療傷』,部隊特意找來心理醫生為其治療了半年。
時光荏苒,5年過去了,『現在伯明他母親應該無憾了』,劉志生說。
和老鄉翟志剛的家鄉大醬情結
劉伯明考上空軍後,父親劉志生曾先後3次去基地探望他,每次都不忘記要千裡迢迢地帶上自家下的大醬。
『伯明和志剛最愛吃的就是家鄉的大醬』,說起此次神七將要一起『飛天』的劉伯明、翟志剛哥倆。劉志生滿眼笑意地告訴記者,伯明和志剛一樣,屬馬。兩個人不僅是老鄉、還是同學,生日只差1個月。
『在基地的航天員家屬樓,志剛家住2樓、伯明家就住他家樓上』,劉志生告訴記者,不管地裡的活多忙,只要打算去基地探親,他和現在的老伴就一定會下幾缸大醬,然後把制好的大醬打包空運過去。
鄉音難改,劉伯明和翟志剛一樣,劉伯明說得一口地道的東北話。『回家哪也不去,還是願意睡家裡的土炕,』劉志生欣慰地說,『伯明平時雖然話不多,但卻是個重情重義、不忘本的孩子』,在北京生活多年,他和翟志剛對家鄉大醬的偏好也一如對家鄉的熱愛一樣,始終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