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3日訊 慶安縣在創建文明村鎮工作中,加大農村文化建設力度,積極構建『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絡健全、服務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新農村建設增添文化動力。
建設農家書屋,提供農民文化學習陣地。今年,慶安縣加大農村書屋建設力度,由宣傳部、文化局、教育局等9個部門牽頭,采取縣直部門同村結對掛鉤的辦法,在全縣53個村建立綜合圖書室,配齊了書架、桌椅,並完善了管理制度。同時,采取爭得上級支持一點,協調縣裡有關部門捐贈一點,動員社會各界幫助一點,引導村屯乾部群眾捐贈一點的辦法,有效解決了圖書不足問題。目前,綜合圖書室各種藏書已達31萬冊。其中,縣直部門捐贈7.3萬冊,省、市關工委捐贈6.9萬冊,鄉(鎮)政府籌集3.7萬冊,行政村自己籌集4.1萬冊,原有圖書9萬冊。
建設文化體育廣場,提供農民文化活動陣地。去年以來,慶安縣充分利用廢棄地和垃圾場等,投入資金600多萬元,建設農民文化體育廣場34個,並配套安裝了單杠、雙杠等農民休閑健身體育設施180餘件,把這些地方變成了農民開展活動的陣地。這些廣場的建成使用,極大地促進了文體活動在農村的廣泛開展。年初以來,全縣開展廣場文化活動達70餘場(次)。其中,群眾性體育比賽活動16次,在廣場舉辦為農民群眾送圖書、送文藝節目、送電影『三下鄉』活動24次,演出農民系喜愛的文藝節目32場,吸引了眾多農民群眾積極參與,極大地活躍和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幫建文體中心戶,培育文化活動人纔。慶安縣通過對上爭取和協調有關部門,籌集資金33萬元,為中心戶購買了樂器、音響設備、電視機、影碟機、電腦、籃球、羽毛球等,並為中心戶訂閱了《人民日報》、《黑龍江日報》、《綏化日報》、《農民日報》、《中國文化報》等報刊。同時,購買紅磚、涂料、油漆等材料,對活動場所進行了裝修。全縣文體中心戶組織所聯系農戶開展琴、棋、書、畫和各種球類等文體活動,自編自演『二人轉』、小品、大秧歌等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現在,人們在茶餘飯後聚在一起,自娛自樂,極大地豐富了業餘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