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2日電 黑龍江省的大森林是東北亞陸地自然生態系統的主體之一,它既是黑龍江、嫩江、牡丹江、綏芬河等水系的主要發源地和涵養地,又是東北平原大糧倉的天然生態屏障。
據經濟日報消息稱,黑龍江森工林區是全國最大的國有林區,轄區佔全省總面積的22%,林地面積826?2萬公頃,森林總蓄積6?23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2?6%。人工更新造林保存4145?1萬畝,是國家重要的天然林保護基地和人工林培育基地。黑龍江森工總局黨委書記高金芳表示,黨的十七大把『建設生態文明』寫入報告,這對黑龍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新任務和新要求。
《黑龍江省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為我們繪就了如下的宏偉藍圖:到2020年,將開創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屆時,黑龍江生態環境質量將達到國內和國際同類型地區先進水平,60%的縣實現山川秀美,生態環境良性循環,80%的大中城市建成生態園林城市,經濟社會總體發展水平躍居全國前列。
《黑龍江省2007年度地(市)主要責任指標考核評價辦法》中規定,生態環境保護減排達標率和單位GDP綜合能耗降低率各佔10分,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所佔分值並列第一。這一舉措為黑龍江省生態環保建設發展提供了機制保障。
老林區人的新活計
姜洪發,黑龍江綏棱林業局躍進林場的一位老勞模,記者在位於小興安嶺南麓的林場所在地見到了他。在他的帶領下,躍進林場的178戶住戶大都開展了木耳養殖業,姜洪發從科研院所購進原種,培育成二級菌,然後銷售給各家各戶,再進行三級菌(成品)的培育,二級菌的銷售,老姜每袋能賺兩角錢,但是各家各戶的成品菌銷售卻能帶來每袋1元錢的淨收入。老姜今年已經完成56萬袋二級菌的培育和銷售,僅培育和銷售黑木耳一項就為林場的住戶們帶來了56萬元的淨收入。
朱啟龍,綏棱林業局五道河農場的一位普通職工。在他的獺兔養殖場,他給記者算了筆賬,今年養殖場存欄1400多只,純收入就能達到7萬多元。『昨天我上網查看價格,皮子現在是50多塊錢一張,每個兔子賣肉還能收入20塊錢。』朱啟龍興奮地說。
像姜洪發和朱啟龍這樣,開展多種經營,進而增收致富的老林區人還有很多。據黑龍江森工總局統計,2006年,多種經營產業(除木材生產、林產工業、營造林產業與旅游業之外的其他各行業)實現產值95.6億元,佔全省森工總產值的53.1%;拉動就業41.8萬人,已超過在崗職工32.9萬人的總數。
多種經營從業人員人均收入遠遠超過在職職工工資,富民成效顯著。朱啟龍告訴記者,他們林場的職工現在一年四季都有活乾,春天植樹,4、5月份開始營林工作(種植、管護林木),夏季利用熟化地種植農作物,秋季采集林產品,冬季完成木材生產任務,平時的空餘時間用來進行特色養殖、種植。
推進資源保護 轉變發展思路
高金芳對記者說,森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保護好森林資源,進一步推進天保工程,加大資源的培育和保護力度,也就是建設好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同時要著力建設好發達的產業體系,拓寬經營思路,發展多元經濟。
高金芳表示,黑龍江森工總局接下來要在六個方面加強生態保護工作:一是繼續實施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按照國家的戰略布局要求,在『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原則指導下,推進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建設進一步向縱深發展;二是全面開展生態公益林建設,以現代林業理論為指導,采取各種經營措施,實現無林變有林、疏林變密林、純林變混交林、單層林變復層林,形成復層異齡、喬灌草結合、生物多樣化的森林生態系統,最大限度地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三是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自然保護區的建設重點由保護物種安全為主向物種保護與生態安全方向發展;四是加強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緊緊圍繞加強自然濕地保護,推進退化濕地恢復,促進濕地資源合理利用,推動濕地保護事業快速發展,到2010年森工林區50%的自然濕地、70%的重要濕地得到有效保護,基本形成自然濕地保護網絡體系;五是加強森林公園建設,森林公園是林區特有的自然景觀資源,具有較高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到2010年,新建國家森林公園5處,地方森林公園5處,使森林公園總數達到50處,面積達到155?2萬公頃;六是加強森林防火體系建設,重點加強森林防火專業隊伍建設,加大森林重點火險區的綜合治理力度,加強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
對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昇級,高金芳表示,一是要積極發展森林培育業,為森工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大力發展商品林,探索用材林產業化發展、市場化經營和資本化運作的體制機制,引入戰略投資者,加快資源保護培育速度。二是做大做強木材精深加工業,在產業鏈條上,由單純以原木為主打產品向木材、林板、林紙、林化工、家具縱向一體化方向發展,推動集木材生產、加工、物流商貿一體化進程,促進資源優勢加快向經濟優勢轉化。三是鞏固提昇綠色食品和北藥加工業,大力發展林區新興產業。四是積極拓展森林生態旅游業,把豐富的山水資源和人文資源轉化為森工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五是堅持用新體制新機制推進產業發展,用科技和人纔促進產業發展。
生態省建設穩步推進
『強化全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搞好各類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區建設和黑土資源、草地濕地資源及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加快造林綠化步伐,繼續實施退耕還林、防沙治沙、三北防護林、水土流失治理、自然保護區建設和天然林保護工程,有效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讓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促進人與自然協調發展。』黑龍江省生態省建設辦公室主任趙宴濱在談到生態省建設工作中的重點任務時這樣說。
據介紹,黑龍江生態省建設分三個階段:從2001年至2005年是生態省建設的啟動階段、從2006年至2015年為推進階段、2016年至2020年為完善階段。啟動階段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
據趙宴濱介紹,黑龍江生態省建設已步入推進階段,需要達到的目標是生態省建設走上健康發展軌道,經濟、生態、社會復合系統步入良性循環。資源利用和更新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以生態產業為重點,綠色經濟為目標,低耗、清潔、高效具有明顯地域特色和資源、生態優勢的經濟體系基本形成。
黑龍省環保局副局長周海成表示,黑龍江省環境保護工作現階段需要完成以下幾項任務:繼續加強生態保護建設和恢復、重點實施『天保』工程、『水保』工程和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工程,土壤風蝕防治工程,濕地和生物多樣性恢復工程,退耕還林、還草、還濕工程。建成一批生態農業區、生態示范區、生態旅游區,進一步增加自然保護區面積、數量。重點培育以清潔生產和綠色食品為主導的生態產業,積極搞好綠色食品基地建設;建立可供生態省建設利用的數據庫和信息網絡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