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哈市阿城大蒜開價低銷售冷 亟待走產業化之路
2008-09-29 10:09:12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陰祖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9日訊 白城村民劉艷麗指著2000多公斤大蒜無可奈何地說:『去年這個時候蒜早都賣沒了,現在根本沒人來收;一畝蒜成本就得1000多元,再加上人工投入,如果每斤賣不上1元錢,這一年就算白忙活了!』9月11日,記者在素有『大蒜之鄉』的阿城區白城村采訪時了解到,與今年全國市場蒜價走低相呼應的是白城大蒜的滯銷,到此購蒜的客商鮮見且開價極低,目前全村售出大蒜300噸,比去年同期的一半還少,大量的鮮蒜堆在農民家中,蒜農們心急如焚。

  據了解,大蒜生產是阿城區阿什河街道辦事處白城村的特色產業,當地的紫皮蒜種植歷史悠久,以其蒜頭辛辣、蒜瓣整齊、蒜汁黏稠的特點蜚聲國內,是省農委認定的綠色食品,蒜價最高時該村幾乎家家種植大蒜。2007年,白城村共有1000餘戶農民種植大蒜4000餘畝,售出大蒜1200噸、蒜薹300噸,實現產值1000多萬元。然而,受市場波動的影響,今年7月以來,當地的大蒜銷售情況就令人擔懮,大量的鮮蒜都堆在了農民家中。

  白城大蒜合作社理事長裴利介紹說,近年來大蒜銷售價格連續創歷史新高,全國大蒜種植面積隨之不斷擴大,產量迅猛增加,大蒜銷售國內市場基本飽和,市場銷量的增加主要靠國際市場的拓展。但近年來許多大蒜進口國紛紛采取加大征收反傾銷稅、進口配額限制等手段限制我國大蒜的出口,致使我國大蒜出口增速減緩,大批新增的大蒜需要在國內市場消化,從而打破了國內市場的供需平衡,造成蒜價下跌。裴利說,隨著全國大蒜產業發展迅速,大蒜的品種增多、蒜商的選擇餘地變大,一些地區出現了白城大蒜的替代產品。目前市場上易銷的多是分級大蒜,即按照大蒜直徑分為4.5厘米、5厘米、5.5厘米和6厘米四級,一些地區還把大蒜按大小、圓扁等不同規格進行包裝。白城大蒜則一直都沒有實現嚴格的標准化種植,待售的大蒜被簡單分為3個等級,以村民編的『蒜辮』樣出售,且無任何地理說明、注冊商標等標識,阿城大蒜的品牌在縮水。

  裴利說,出現『蒜賤傷農』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阿城大蒜以外銷為主,產業化程度較低,易受市場影響。拿白城村來說,全村沒有一家大蒜深加工企業,均以銷售初級產品為主,而且多是等在家中盼著客商來收購,每年的大蒜銷售更像是在碰運氣。山東金鄉也產大蒜,但當地建有多家大蒜制品公司,已逐漸形成了自產自銷的模式。白城村的村民也曾計劃發展大蒜深加工使大蒜就地昇值,但究竟怎麼做、做成什麼樣、成品如何銷售等問題一直無人能給白城村民予以解答。因為白城蒜僅銷往哈市、大慶、牡丹江等幾地,所以部分村民覺得也許出口海外能解決大蒜的銷售問題,可怎麼能讓白城大蒜實現出口又成了困擾白城蒜農的又一道難題。

  裴利對記者說,村裡的鮮蒜能賣到10月中旬,天冷後就把大蒜存在庫房待明年以商品蒜和籽種蒜的形式再賣,『但明年的蒜價怎樣現在看還是未知數』,裴利再次緊鎖了眉頭。

責任編輯: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