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8日訊 記者昨天從市文物管理站獲悉,一年前本報獨家報道並到該單位請專家鑒定采沙人挖出的兩顆頭骨,日前經國家權威部門———北京大學加速器質譜實驗室第四紀年代測定實驗室碳-14測試,證明兩顆人類頭骨距今分別為5465年左右和2400年左右,從而證明5000多年前(屬新石器時代)即有人類在哈爾濱市松花江畔居住。文物管理部門表示,這一發現對研究哈爾濱市人類發展史頗具價值、意義重大。
10餘米江沙中挖出兩顆頭骨
2007年8月3日,采沙人張樹海拿著兩顆頭骨來到本報,想請專家鑒定其價值。這兩顆頭骨均呈黑色,大小相當。據張樹海介紹,他所在的采沙船於7月30日、31日兩天,先後在10餘米深的江沙中挖出這兩顆頭骨。7月30日上午,10餘名采沙工人駕駛船號為肇防207號的采沙船在43照江中心進行采沙作業時,發現在被挖出的沙子中有一個黑色的球形物體,四五名船員迅速上前將沙子一點點撥開後,一個黑色的人類頭骨露出來。當天下午,有人前來想要以500元的價格收購頭骨,張樹海等人經過反復思考拒絕了。31日一早,他們又在同一江段十多米深的沙層中,挖出一顆比30日挖出的頭骨略大的黑色頭骨。一位聽到消息的沈陽老者要出6000元買這兩顆頭蓋骨,也被船員們拒絕。
8月3日當天,記者同張樹海一同來到哈爾濱文物管理站。哈爾濱市博物館陳列部主任李斌對兩顆頭骨進行了仔細鑒定後表示,這兩顆頭骨初步可以認定為人的頭骨,其年代相對久遠,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隨即,他們請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將兩顆頭骨送到北京的國家權威部門進行鑒定。
專家否定『漂移說』
據市文物管理站站長劉雲纔介紹,哈爾濱市曾於1982年在閻家崗附近地表發現一塊人類頭蓋骨殘片,經鑒定距今已有2000多年,這次發現的兩顆人頭骨則將人類在哈爾濱市居住的年代前推到5400多年前。由於兩顆人頭骨完好無損,可以證明不是從上游漂移下來的,否則經水流衝擊、沙石磨擦一定會有破損。經專家初步分析,5400多年前,哈爾濱市松花江畔即有人類居住,兩顆人頭骨很可能是墓葬,隨著松花江河道的變遷,將墓葬淹沒。兩顆人頭骨經歷幾千年風雨後,被張樹海等人比較完整地打撈上來實屬不易。
記者在市文管站看到,鑒定後的兩顆人頭骨因水分已經完全蒸發,一顆變成深褐色,一顆為淺褐色。劉雲纔表示,他們近期還要將兩顆人頭骨送到吉林大學邊疆考古中心,為其進行性別、年齡、病理和人種等測定,以便對哈爾濱市人類活動的歷史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