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李平:促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和諧共生
2008-10-08 11:36:23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促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和諧共生

  省環境保護廳 李平

  2008年9月27日

  通過認真研習胡錦濤總書記、吉炳軒書記的重要講話,我對科學發展觀的目的任務,有了新的認識;對內涵實質,有了新的把握;對實踐途徑,有了新的思考。科學發展觀是創新的理論,理論的創新;是實踐的理論,理論的實踐;既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經典政治經濟學理論原理,又賦予了鮮明的時代發展品質。我個人認為,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科學總結了拉美國家幾十年發展的停滯、東南亞一些國家政府與民眾之間不可調和矛盾的基本實踐;是科學總結了蘇南發展模式、珠三角地區發展模式的基本得失。

  全省環保系統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就是要認真研究社會發展規律、生態演替規律,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認真研究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方式的『合理內核』,以前瞻性的思考突破環境保護的傳統范式,促進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的同步共贏;認真研究環境保護事業的歷史使命、階段任務和人民群眾的基本訴求,把握時代脈搏,以發展的觀點深化細化推進措施,以務實的作風全面抓好具體工作,實現環境保護工作與人民群眾呼聲的互動共鳴。

  綜觀國際社會,我們的資源能源消耗過大,單位GDP能耗是日本的11.5倍、美國的5倍。2001年,我國僅向美國和日本資源性出口就達6800萬地球公頃的生態負荷,相當於4251萬人的生態負荷,可以說用我們的資源支橕了發達國家的生活福利。目前,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衣、食條件處於同等水平,居住條件尚可,但環境質量差距較大。環境質量既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石,又是人類物質追求、精神追求的終極目標。目前,我省水、大氣、聲環境質量處於全國中游水平,松花江流域水質狀況居全國七大河流的第四位,生態環境質量在全國列前幾位。但要清醒地認識到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松花江是我國最大的出境河流,國際社會尤其是俄羅斯政府愈益關注,從而提高了我省新上項目的門檻;城市環境質量逐步改善,農村環境質量出現惡化苗頭,相比茅草房改造、鄉村公路建設等新農村建設的巨大成就,農村污水、垃圾處理幾近空白;污染減排任務艱巨,個別地區高耗能、高污染、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還沒有完全禁止,松花江流域單位GDP污染負荷居國家七大流域之首,充分說明我們的產業結構十分不合理;環境保護歷史欠賬遠未解決,工業、城市污染治理任重道遠。為此,需要我們聚精會神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客觀分析形勢,正確找准問題,著眼於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著力於改革創新。


 

  第一,堅持群眾觀點,全面關注人民群眾基本環境權益,切實改善環境質量,努力讓環境保護成果惠及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關愛生命。科學發展就是消耗的資源越少越好,產生的污染越小越好,最好是『零排放』,前者是『資源節約』,後者是『環境友好』。環境保護的終極目標就是讓人民群眾喝上乾淨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貫徹科學發展觀必須體現在環境質量改善上來,必須以設施先進、配套完善、功能齊全的環境基礎設施為基礎。目前,全國各省市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都非常快,處於一種全面推進的態勢。河南省縣城以上城市均建成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水平走在全國的前列。江西、雲南等省也每年投入大量資金推進污水處理項目建設。而我省只有7個市縣建成了12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城市污水處理率比全國水平低20幾個百分點。要認真研究『他山之石』,學習相同基礎、相同起點、相同機遇的成功經驗和做法,把污染減排作為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以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為牽動,促進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大發展,逐步改善區域環境質量,不斷滿足人的基本需求,向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一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環境保護成果。

  第二,堅持履行法定職責,嚴肅處理環境違法行為,規范發展秩序,提昇發展質量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必須以加強環境執法監督為前提。必須嚴格環境准入,嚴肅處理環境違法行為,規范發展秩序。必須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集中污染治理,提昇發展質量。當前各種各樣的環境違法行為層出不窮,屢禁不止,嚴重制約經濟發展,有損社會公平,危害群眾健康,影響社會穩定,損害國家形象。環境污染問題,極易引起社會不和諧因素,如北京六裡屯垃圾焚燒處理項目、廈門PX化工項目建設就是典型的案例;極易導致國家采取區域限批政策,問責政府行政責任,影響當地經濟發展。面對這種形勢,必須嚴厲打擊企業惡意偷排、違法直排,堅決杜絕連片污染、屢查屢犯、擾民污染等環境違法行為。打擊是為了規范,規范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只有打擊到位,纔能創造公平公正的發展秩序;只有規范到位,纔能保障又好又快發展。促進地方政府『關小上大』,淘汰落後產能,科學調整產業結構,最終效果將為全省騰出發展空間,創造發展機遇,提昇發展層次,實現科學發展。

  第三,堅持緊緊圍繞全省經濟發展全局,把握服務發展內涵,增強服務發展意識,提高服務發展能力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既要關注當前,又要關注長遠。環境保護是經濟發展的衍生物,環境問題因經濟發展而來,必須在經濟發展中解決。離開經濟發展空談環境保護就是緣木求魚,離開環境保護只談經濟發展就是空中樓閣。實踐證明,只有發展,纔能提高實力;只有發展,纔能解決現實環境問題。只有保護好生態、環境,纔能為發展打牢基礎;只有保護好生態、環境,纔能規范發展秩序;只有保護好生態、環境,纔能提昇發展質量。服務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戰略部署,就是要找准保障與服務的『支點』,提前介入全省重大建設項目環境管理,主動與國家部委協調溝通,促進大項目實施。只有實施大項目,纔能最大限度地拉動GDP增長,增加地方財政收入,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只有實施大項目,纔能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創造更好的福祉。我們將認真總結環保系統服務大項目的成功經驗,提高服務能力,找准環保部門服務的切入點,合理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問題。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全省環保系統工作作風,敢想敢乾,不畏艱險,勇於創業,與時俱進,培養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水平高、奉獻精神強的環保隊伍,全面提昇服務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成為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