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開拓創新 推動全省工業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省經濟委員會 陳長湧
2008年9月27日
吉炳軒書記在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學分析了省情的發展變化,並從明確目標任務、把握內涵實質、著力改革創新等三個方面,對開展學習實踐活動提出了具體明確要求。幾天來,通過認真學習討論和深入思考,進一步深化了對科學發展觀內涵的認識,堅定了運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信心和決心,同時在如何推動我省工業經濟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方面形成了一些初步想法。
我省工業從2004年開始一直保持15%以上的發展速度,為歷史最好時期,但橫向比較仍呈差距逐步擴大趨勢,規模工業增加值已由最好時的全國第6位下滑至目前的第12位,到年底還有可能退到第14位。從工業內部看,制約加快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工業企業數量少,投資規模小,產品鏈、產業鏈、業務鏈單一且層次較低,要素供需矛盾突出。在當前復雜多變的經濟發展大背景下,我省工業發展正面臨著更為嚴峻的考驗,迫切需要加快轉型昇級步伐。為此,我們一定深入貫徹落實吉炳軒書記的動員講話精神,以擴大總量、優化結構、提高效益、產業昇級為目標,確保實現『十一五』期間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7000億元、2010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萬億元的目標。
第一,著力解決思想解放不夠問題,努力在創新思路上求突破。始終堅持把解放思想作為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先導,作為轉變觀念、找准問題、理清思路、破解難題的有力武器,在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深入發展的大背景下,以全新的視角深刻認識和把握產業成長規律、產業價值規律、產業組織規律,圍繞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推進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改造結合,推進軍民結合、寓軍於民,放寬視野,拓展思路,選准工作的切入點和突破口,走出一條具有黑龍江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工業由大變強。
第二,著力解決產業結構不優問題,努力在結構調整昇級上求突破。適應當前國內外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圍繞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對我省現有產業進行細分和梳理,進一步明確產業功能定位和政策扶持重點。堅持調整改造傳統產業與加快發展新興產業並重,加快建設國家級裝備制造基地、石化基地和綠色特色食品工業基地,在航空航天、生物技術、電子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技術領域實現局部戰略性突破,培育形成新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堅持以優化產業空間布局為切入點,圍繞建設哈大齊工業走廊、東部煤電化基地、沿邊進出口加工區和縣域工業集中區,實施系統配套改造與集群化發展戰略,將孤懸的點狀企業變成向產業高端延伸的企業鏈條,把單一產品發展成集群產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堅持依托資源而不依賴資源,加快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步伐,實現優勢資源就地多層次加工轉化增值,努力把優勢資源培育成優勢產業,推動工業結構由采掘業為主向制造業為主的轉變,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第三,著力解決投資不足問題,努力在大項目建設上求突破。將全力以赴抓大項目作為工業經濟工作的生命線,作為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核心載體和助推器,以優勢項目為抓手實施『項目推進』,力爭在項目數量、投資規模與技術水平上實現新的跨越。緊緊抓住當前建設的黃金期,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和有力條件,全力推進已開工的重大項目,力爭早日建成發揮效益。繼續加快重大項目特別是高新技術項目的謀劃和前期准備工作,做到謀劃一批、儲備一批、建設一批、投產一批,發揮重大項目對投資的支橕和帶動作用,夯實發展基礎,積蓄發展能量。抓住當前中央企業調整戰略布局和『長三角』等東部地區產業整體『西進』的機遇,主動走出去搞好對接,廣泛開展產業鏈招商活動,承接產業梯度轉移,集聚一批優質項目,形成『招來一個、引出一串、帶動一片』的擴散效應。促進銀企結合,推進項目與資本對接,采取市場化融資方式破解資金難題,進一步完善工業投融資的體制和機制。
第四,著力解決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問題,努力在提高企業素質上求突破。堅持以健全完善科技經濟結合機制和企業依靠技術進步機制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解決技術改造和產業昇級的項目來源、技術來源問題。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力度,加強技術中心等創新體系建設,搞好人纔培養使用,通過合資合作接受技術外溢,搞好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不斷提昇研發能力和水平。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推進產學研聯合由轉化科技成果、解決技術難題向共建研發中心、技術聯盟和產業基地方向轉化和昇級,努力實現技術專利化、專利標准化、標准國際化。著力推進信息技術與產品設計開發、生產制造過程和企業經營管理的『三個融合』,提高產品設計的數字化水平和信息技術含量,提高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精密化水平和產品質量,提高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水平。
第五,著力解決大企業新企業不多問題,努力在培育競爭力強的市場主體上求突破。針對我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長期在3000戶左右徘徊,總量不及內蒙、吉林總數和遼寧每年增量的實際,引導現有大企業按照規模化經營、專業化協作的要求,圍繞主業整合資源,通過聯合、兼並、重組、並購、上市等資本運作手段盡快做大做強;同時加快分離非核心業務和勞動密集型生產環節,帶動地方企業和配套產業發展。組織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和規模企業培育專項行動計劃,擇優選擇一批成長性好的科技型、外向型民營企業,建立企業培育信息庫,在信貸支持、財政扶持、創業服務、素質培訓、要素供給等方面實行差別化扶持政策,力爭五年內全省規模以上企業戶數翻一番。
第六,著力解決要素瓶頸制約問題,努力在經濟運行調節上求突破。堅持把解決要素瓶頸制約問題作為改善產業生態環境的重要內容,逐個深入研究破題,努力為各類市場主體搞好服務。煤炭方面,針對當前市場供應的緊平衡狀況,按照『先省內、後省外,先重點、後一般』和『優先保電力熱力企業、優先保煤炭精深加工企業、優先保重點骨乾企業』的原則,確保省內煤炭供應,維護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電力方面,利用峰谷電價差額政策,用好用足俄電資源,積極爭取開展『直供電』試點,千方百計降低企業用電成本,逐步解決電能富餘問題。鐵路運輸方面,加強日常運輸組織,積極爭取國家支持,爭取日均裝車、進關車數實現穩定增長;充分利用大連保稅區優惠政策,積極支持大連港在我省的無水港物流中心建設,力爭在2009年初部分投入使用,以此加快推進鐵海聯運,進一步緩解進關物資運輸壓力。資金方面,完善銀企信息溝通與對接平臺,大力開發各種新型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有市場、有效益企業和產品實現滿負荷生產。
以上發言只是我的一些初步體會和想法。這次研討班結束後,我們將以學習實踐活動為契機,切實找准和抓緊解決影響工業加快發展的突出問題;以學習實踐活動為動力,加強工作調研、規劃制訂和產業引導,進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以學習實踐活動為標尺,加強制度建設,完善服務平臺,努力構建符合時代要求、符合經濟規律、符合科學發展方向的體制機制,向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