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 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
省農業委員會 王忠林
(2008年9月27日)
省委舉辦這次專題研討班,對全省開展好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具有重大意義。炳軒書記在25日開班時的重要講話,全面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豐富內涵,准確把握了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深刻剖析了全省改革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明確提出了全省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努力方向。講話具有很強的思想性、理論性和實踐性,既是對全省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動員,又是對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輔導,同時也是對全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工作的部署。通過幾天的學習和研討,我感到很受啟發,收獲很大。
第一點收獲,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科學發展觀是黨的第四代中央領導集體立足當前、著眼未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出的科學概括和系統總結,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我省作為邊遠欠發達省份,與發達省份相比在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上都有很大差距。按科學發展觀衡量,我省既有發展不科學的問題,更有發展不夠快的問題,實現科學發展面臨著雙重壓力。因此,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把發展作為第一要義,咬住發展不放松,既要注重發展速度,更要注重發展質量,努力實現全省經濟社會大發展、快發展和科學發展。
第二點收獲,對當前制約農村改革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我省是農業大省,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巨大。去年全省糧食總產比建國初期增長近6倍,而同期全國糧食增產3.4倍。雖然近些年來我省農村經濟發展較快,但制約農村改革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比較突出。一是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下降。全省耕地發生土壤流失面積達7500萬畝,佔耕地總面積41%,1983年以來的25年間土壤有機質含量相對下降了20.8%。森林可采資源減少,涵養水源能力降低,加之過度開采,部分地區地下水位年下降近1米。農業用水保障能力不足,有效灌溉面積僅佔耕地總面積23%,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因化肥、農藥使用過度造成的面源污染日益嚴重。總體上看,我省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二是農民收入與糧食貢獻不協調。我省糧食產量在全國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8位上昇到2007年的第3位,糧食商品量增加到580億斤,省際糧食調出量居全國之首,但農民收入卻由第4位下降到12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1997年我省城鄉人均收入比為1.77:1,2007年擴大為2.48:1,農民人均純收入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增加了1.4倍。如果再加上城市居民所享受的社會福利,城鄉收入差距大約為5:1左右。與全國其它省份相比我省城鎮居民生活水平尚且不高,而城鄉差別又如此懸殊,農民生活水平之低可見一斑。三是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緩慢。城鄉二元結構還未從根本上改變,戶籍、就業、就醫、就學、社會保障等制度仍然制約著各種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合理流動。農村基礎設施落後於城市,行路難、供水難、飲水不安全、環境污染難治理等問題尚未全部解決。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緩慢。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只有45%,還有180多萬農戶住土坯房,社會保障水平低等問題仍相當突出。
第三點收獲,增強了黑龍江農業更好更快發展的信心。實現黑龍江農業的新突破,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保障農產品供給和農民增收目標,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一是持續提昇農業發展能力。我省是產糧大省,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義不容辭,且不可替代。我們要認真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加快農機化、水利化、標准化、規模化,推進農業科技進步,不斷完善耕地培肥、植保、農業技術和信息服務體系,切實將農業由外延發展轉到內涵挖潛上來。要變粗放經營為集約經營,變掠奪式開發為可持續發展。積極發展循環農業,推進農村節能減排,防治化肥、農藥、農膜、廢水等造成的面源污染。二是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既是關注民生,以人為本的需要,又是調動農民積極性,持續發展農業的需要,是科學發展觀題中應有之意。我們要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三農』工作的重要任務來抓,繼續爭取國家惠農政策,補貼農民,理順價格,增加農民政策性收入。要爭取國家對糧食主產區的支持,按商品糧調出量予以補貼,改變國家糧食安全責任主要由主產區承擔的狀況。要加大產糧大縣獎勵力度,增加對產糧大縣獎勵補助數額,調動地方政府抓糧的積極性。要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加快發展畜牧水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綠色食品產業、外向型農業和勞務產業,不斷拓展農民增收領域和空間。要推廣東寧和尚志發展木耳,蘭西和青岡發展亞麻,林口和加格達奇發展柞蠶,木蘭和肇州縣發展柳草編的經驗,在特色農業上下功夫,形成一鄉一品、一縣一業的發展格局。三是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解決廣大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力改善農村民生。要繼續深入開展『百鄉千村』試點,堅持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企事業單位幫建農村,推進新農村建設由點到面集群式發展。切實抓好農村基礎建設,盡快讓農民走上平坦路、喝上安全水、用上清潔能、住上寬敞房。大力發展農村教育、衛生、文化、體育事業,提高農村居民公共服務水平。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醫療救助制度和養老保險制度,盡快實現農村居民老有所醫、老有所保和老有所養。四是建立科學發展的有效機制。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合理調整農業工作考核指標體系,以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重點,建立健全科學發展的新機制,實現『三農』工作考核科學化。加強農業立法,盡快修改《黑龍江省耕地保養條例》和出臺《土地承包法實施細則》,通過健全農業法制,把科學發展觀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