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1日訊 站前廣場亂相無藥可救?這一問題經媒體報道後引起眾多讀者的關注。相關規劃專家認為,目前哈站前地區尤其是地下空間的功能錯位造成了站前地區的亂。專家建議,將地下商城遷走,把停車場挪到地下,這樣纔會從根本上解決站前地區混亂的局面。
將人流和車流分離
哈爾濱工業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所專家徐蘇寧教授指出,站前廣場的主要功能是交通功能,一個規劃科學的站前廣場應在最短時間內迅速疏散人流,但哈站站前廣場做不到這一點。在哈站前的幾條街路上,都可以看到人車混雜的現象。很多旅客從火車站出來後,就匯集到了廣場和街路上,再加上匯集而來的機動車輛,哈站前怎能不亂?
徐蘇寧教授指出,就目前的交通狀況來看,哈站前地下空間已不適合作為商場,而應該恢復其應具有的交通功能。首先應將商戶全部遷出,把地下空間改造成公交轉換站,從霽虹橋向南崗方向已經留有一個地下入口;如果改造成公交轉換站的難度大,也可以把地下改造成社會車輛停車場和出租車停車場,乘客出站後,直接乘車離去。在地下還需設立專用人行過街通道,其他空間用作綜合服務,但服務項目僅是滿足過往旅客需求的服務型經營,如文化、餐飲、影視、超市、專業店鋪、社會接站等,而不是滿足市民購物需求的純商業場所。這樣可以把地面的空間完全交給人,人車分離後就會減少混亂現象的發生。徐蘇寧教授還建議,政府應該早下決心恢復哈站前地區的交通功能,徹底改造和完善哈站前地區的基礎設施,從根本上解決哈站前地區混亂的局面。
地下空間為交通服務
記者在哈站前地下走訪時發現,4萬平方米的地下空間擠進了數以千計的攤床和商販,他們分屬永華、哈樂地、富利達等商城,而商城內又被分成十餘個街區,地下商城內到處是十字路口,行人在地下極易迷失方向。 在去年年底的哈市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上,政協委員滕萬慶曾提出建議,希望改善哈爾濱火車站地下過街通道通行狀況。他認為,哈站前地下通道商業經營行為過強,破壞了通道功能,通行障礙多,通道不暢。他建議,根據現有的硬件條件,在適當投入的基礎上,規劃設計好通道和商場的布局、指路標志和進出口位置標志;在主要的進出口設置滾梯。最好能夠將商販遷出,讓地下空間為交通服務。
拓寬、改造鐵路街
據哈站前地區綜治辦交通科的一位管理人員介紹,海關街、松花江街和鐵路街經常會發生因車輛亂停而導致嚴重堵車,即使交警在現場也難以疏散。站在火車站對面的龍運大廈上,記者可以清楚地看到,除紅軍街的交通秩序稍好之外,春申街、海關街、松花江街、鐵路街,尤其是與站前廣場接壤的地方,人流隨意通過,從春申街、海關街、松花江街方向來的車都得從鐵路街通行而出。然而,鐵路街不僅窄,街路兩側還有不少車輛停靠,再加上昆侖酒店門前的停車場,這裡經常堵成一團,鐵路街已經成為哈站前廣場出口的瓶頸。
在哈市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上,政協委員趙曉梅針對這種情況提出建議,對哈站前廣場及地下通道,尤其是對出租車上下客停車場及其周邊實施綜合治理,對哈站前廣場從速改善規劃和設置,重點解決出租車和機動車離開站前地區的交通瓶頸問題,即拓寬、改造鐵路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