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水晶街42號門關閉著。
地處市場和鬧市區的居民小區進行封閉管理,是件讓居民叫好的事,可是哈市道外區保障小區進行封閉式管理後卻引來了有車居民的強烈不滿:因為封閉的小區,不但給車輛出入造成了很大障礙,每個月『高昂』的停車費,更讓大家難以接受。
投訴:出門不方便 『通行證』每月60元
『每天早上上班,我要開著車在小區裡轉上幾個來回,這邊看門的說「從那邊出」,那邊看門的說「從這邊出」,我不得不從家裡早出來20分鍾,以防止出不去大院。』居民張女士告訴記者,據其介紹,自從小區實施封閉管理以來,對院內有車的居民影響很大,經常遇到大門不開的情況,有時還必須得從大水晶街的市場裡穿行。
據張女士介紹,想要出入小區,按照規定要辦理『通行證』,這張『通行證』每月還要交60元的費用,在自家樓下停車交費,引起了眾多居民的不滿。
調查:小區門該開不開 看門人稱『必須辦證』
7日,記者來到保障小區。從承德街149號只限行人穿過的大鐵門進入小區後,記者發現小區內車輛很少,位於承德街、草市街、大水晶街的幾個大門都只限行人通行。在大水晶街42號關閉的大門旁邊,設有庭院車輛管理辦公室,但室內無人。記者看到辦公室的外牆上貼著一張保障小區庭院實施封閉管理的通告,上面寫著『從9月19日起正式實施封閉管理,請小區內自有車輛的車主辦理通行證。』在柵欄門外掛著一個通告板,上面寫著小區大門的開放時間:『保障街189號門在出行高峰時間開放;開放時間為每天早6~9時,晚16-20時。大水晶街42號門全天24小時開放,允許持證車輛出入停放……』
記者來到保障街189號門,門口放著欄杆,兩位看守大門的老人正在檢查證件、放行車輛。看門老人表示,只要持有相關手續、交費,他就可以直接賣通行證給他,通行證每月60元。
看門老人向記者介紹說,原來收費100元,現在已經降價了。今年夏天小區道路剛剛修完,收這些錢是用來維護小區道路的。『小區裡經常有大車穿行卸貨,把道路都破壞了,所以街道辦事處實施了封閉管理小區。』
社區:封閉管理為了小區環境
8日,記者在保障社區辦公室裡見到了於主任,據於主任介紹,保障小區是個物業棄管小區,過去由於地處南極批發市場、濱江站附近,近六成一樓租賣出去當做庫房,貨車來往頻繁導致道路坑窪不平、居民無安全保障。今年夏天,政府投資為小區修復了道路,封閉小區並進行收費是小區庭院自治管理委員會決定的,就是為了能保持道路的平整和居民的安全。
於主任說,收上來的費用主要用來支付保安人員的工資,剩下的用來維護小區道路等設施,保安人員並不負責對車輛的看管。
律師:收費主體不合法 費用使用不得當
對於小區封閉管理的利弊,小區內的居民大多不願發表意見,一些老人覺得,車少了、更安全了是件好事。但很多居民則表示,小區是大家的,把車停在自家樓下還要收費,確實讓人接受不了;即使自己家沒有車,親朋來串門,要把車停在小區外,既給親朋增加了麻煩又保障不了車輛的安全。
黑龍江百程律師事務所郭律師分析認為,按照《物權法》規定:『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那麼,一部分業主停車佔用了全體業主共有的場地,應當對其他業主進行補償。補償的方式就是繳納停車費,用於小區公共設施的建設。《哈爾濱市物業管理條例》第五十三條明確規定:『業主佔用道路、場地停放機動車輛的,應當按規定交納場地佔用費。收益主要用於物業管理區域內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維修、養護,也可以按照業主大會的決定使用。』《哈爾濱市物業服務收費實施辦法(試行)》第六條規定:『普通住宅以及配套使用的電梯、車庫、停車場(位)的物業服務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因此,小區內停車可以收費,應當由業主大會決定,根據政府指導價范圍確定收費數額。
但是收費的前提是小區內依法成立業主委員會,由業主委員會選聘的物業管理企業收取這部分費用。保障小區的庭院自治管理委員會不符合法律的規定,不具有業主委員會的相應權利,無權代表全體業主,也沒有相應的收費權。並且,根據上述有關規定,收費應該用於小區公共設施的建設,用於支付保安人員的工資,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