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4日訊 記者13日從松浦大橋建設指揮部了解到,松浦大橋160米主塔施工進展順利,主塔鑽孔澆注樁『成樁』過半。據介紹,松浦大橋主塔樁基礎深度達百米以上,在國內名列前茅。而目前完成一根鑽孔樁僅需10天左右的施工速度,也創下了松花江上大孔徑、變截面鑽孔樁的新紀錄,為北方地區復雜地質下實施超大深度鑽樁施工積累了經驗。
主塔『成樁』過半
據介紹,松浦大橋160米高主塔是整個大橋的『核心』部位,主塔施工是確保全橋總工期的關鍵。負責主塔施工的建設者們克服江上風大浪高、水下地質結構復雜、作業難度極大等困難,采用多種大型設備協同作戰,大膽嘗試先進工藝,不斷改進施工工法,24小時作業人停機不停,確保主塔鑽孔樁施工快速推進。截至目前主塔鑽孔澆注樁『成樁』過半,為大橋全線按期推進奠定了基礎。
單樁鑽進水下百米深
據專家介紹,由於松浦大橋采用獨塔斜拉式懸索結構,要支橕起160米高的主塔,並為全橋分擔巨大荷載,全靠深入水下的25根樁基,每一樁基必須保證足夠深度,主塔纔能牢固。按照設計,松浦大橋主塔樁基礎設計為承臺下95米,加上該處6米水深,鑽樁深度達到百米以上,這個深度在國內名列前茅。為滿足承載需要,該處樁基采用了變截面鑽孔樁,即40米以上樁基截面直徑為2.5米,40米以下至水下百米處直徑為2米,這種形式的樁基設計比簡單的通體一樣直徑的樁基,施工難度更大。
地質條件復雜
據專家介紹,主塔樁基施工區域屬大型的中、新生代內陸斷陷盆地,地層上部為第四系地層,下部進入白堊系泥岩、砂岩層,水下地層多達26層,而且每層薄厚不等,從地質構成上分為雜填土、亞黏土、粉砂細砂、中砂、粗砂、全風化砂質泥岩、強風化砂質泥岩等等,強度不一,致使樁基鑽進阻力變化頻繁,施工很難控制。鑽進中,遇到地質『軟』時,鑽頭被水下沙泥『糊死』;遇到地質『硬』時,乾鑽不進。據施工人員介紹,在最初鑽進時,一個樁竟然『啃』了30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