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哈爾濱大投入大發展,打造『冰城夏都』大品牌
2008-10-14 13:29:09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何秀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磅礡大氣的雪雕作品彰顯冰城獨特的魅力。

  現狀調查 旅游總收入居副省級城市第13位

  調查表明,雖然哈爾濱市旅游業進步很大,但與先進城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2007年哈爾濱市旅游總收入為204.40億元,排在14個副省級城市的第13位,廣州、杭州、南京等都在600億元以上。接待國內游客2491萬人次,排在第13位,而沈陽超過5000萬人次;接待國際游客27萬人次,排在第13位,沈陽則超過45萬人次。

  旅游發展基金年僅600萬

  現行體制機制制約了產業發展。部門職責交叉、關系不順、權責脫節,難以形成合力實現統籌發展;產業聯動機制松散。不容回避的是,哈爾濱市旅游發展基金投入少,宣傳促銷資金嚴重不足,哈爾濱市旅游發展基金2007年僅600萬元,而長春、沈陽2006年就已達1000萬元。

  『食住行游購娛』產業鏈條短

  調查發現,哈爾濱市在旅游產業的『食、住、行、游、購、娛』之間缺乏有效配合。『食』,特色不突出,『龍菜』還未成為叫得響、吸引人的獨特菜系;『住』,僅有3家五星級酒店,滿足不了高端游客需求,近年『如家』等全國連鎖經濟型賓館大舉進入,本地經濟型賓館也蓬勃發展,但由於缺乏規范和管理,已出現惡性競爭現象;『行』,市內交通尚可,但與周邊縣(市)景點連接的道路交通發展滯後,尤其是連接鄉村的道路明顯不適合旅游大巴車進入;『游』,缺乏『大景區』建設理念,除太陽島公園外,其他的景區、景點和線路都不夠完善,『購』,除秋林、肉聯等食品外,缺乏哈爾濱獨有的、可以贈與親朋好友長久保留的不同檔次的系列性紀念品;『娛』,哈爾濱市除滑雪、冬泳等體驗性活動和二人轉表演外,缺少反映哈爾濱高雅文化、民族風情,像桂林『印象劉三姐』、西安『大唐樂舞』、烏魯木齊『民族風情歌舞』等招牌性的常態演出。

  冬季游本地人與外地人比例為2:8

  調查發現,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及冰雪旅游在客源市場上存在的主要問題不僅在於國際客源數量不足,還表現為本地市民參與程度較低。雖然哈爾濱人在國內第一個享受到了冰雪節放假一天的法定假日,但是並沒有形成普天同慶、萬民同樂的節日氣氛,不僅本地人失掉了享受冰雪文化的機會,而且也沒有讓外來游客感受到大眾化的人文氛圍。據太陽島風景區的粗略統計,冬季冰雪旅游的游客中,本地人與外地人的比例約為2:8,這一數據表明,調動本地居民參與到冰雪旅游中來,使之成為主力客源,已經成為解決目前客源市場問題的當務之急。瑞典和芬蘭等國在雪季給學生放一周『滑雪假』的做法值得借鑒。

  政策措施需充實已有優惠待落實

  調查發現,哈爾濱市旅游產業發展環境不完善,從硬件上看,旅游公共設施建設滯後,道路交通不暢、公廁不足不規范、五星級賓館不足、景區景點規模偏小、設施不完善,可進入性差。從軟件上看,鼓勵旅游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還需要不斷充實,一些已有的優惠政策得不到落實。其中,國家和省政府出臺的『旅游賓館、飯店和旅游區實行與一般工商企業同等的用水、用電、用氣價格』的政策在哈爾濱市一直難以落實,而在大慶卻得到了解決。


 

  成功范例

  生態游橫頭山  30天接待游客逾10萬

  距哈市城區不足60公裡,面積近70平方公裡的國內罕見原始森林,林內負氧離子含量為市區的10倍———僅此三個要素,就使橫頭山原始森林在短短數天內成為哈爾濱市最熱的短途游線路。從9月初到『十一』長假結束,橫頭山國家森林公園接待游客逾10萬人次。『十一』黃金周期間,橫頭山國家森林公園成為哈埠許多市民近郊出游的首選,許多市民都趁著長假,到這座美麗的『城市後花園』一睹其真面目。業內人士指出,原汁原味原生態是橫頭山迅速成為哈爾濱旅游新亮點、市民休閑度假好去處的重要賣點,也是哈爾濱市周邊地區開發生態游的成功范例。

  鄉村游呂家圍子屯  旅游業年收入2100多萬

  呂家圍子屯是帽兒山鎮元寶頂子村的一個自然屯,全屯現有29戶,人口116人,目前全屯農戶全部從事旅游業,並引進外來戶17戶。旅游經營項目主要有登山、漂流、農家風情、民俗度假、野外寫生等,年接待游客35萬人次,旅游業收入2100多萬元,年人均收入超過3萬元,並呈逐年遞增趨勢,村民生活水平較高,住房磚瓦化率、自來水入戶率、有線電視普及率和程控電話普及率均達到100%,帶動了帽兒山地區運輸、農副產品加工和山野菜采集銷售等相關產業興起,由過去有名的貧困屯、落後屯變為遠近聞名的富裕屯、先進屯,社會治安長期保持穩定。

  委員觀點

  確立地位整合資源突出特色做強旅游大產業

  確立旅游產業支柱地位

  應從解決思想觀念和明確發展思路入手,把旅游業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增強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對發展旅游業的關注度,切實將其作為提昇哈爾濱市綜合實力的新的經濟增長點。2007年,哈爾濱市旅游總收入佔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8.39%,對國民經濟發展起到了支橕作用。按照現代經濟學理論和標准產業分類規定,哈爾濱市旅游產業已符合支柱產業的標准,應明確旅游產業作為哈爾濱市的支柱產業,以『大旅游』、『大產業』、『大市場』的新理念,發展旅游產業,使其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旅游名城。借鑒上海、廣州、杭州、南京、伊春等地經驗,創新體制機制,成立旅游發展委員會。

  站在東北亞高度打造特色文化

  發揮中心城市的平臺作用,以積極態度對待周邊城市旅游業的發展,與省市部門聯手規劃建設好哈爾濱—伊春、哈爾濱—牡丹江—綏芬河—符拉迪沃斯托克、哈爾濱—五大連池—黑河—布拉格維申斯克等精品旅游線路;發掘黑龍江省少數民族風情文化資源,建議哈爾濱市借鑒昆明等地經驗建設一個富有地域特點的『哈爾濱少數民族風情園』,吸納赫哲、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錫伯、蒙古、朝鮮、滿族乃至俄羅斯等具有地域特點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促進民族風情、地方美食的整合與匯集;大力推進工業旅游,深入開發紅色旅游資源,重點挖掘中國共產黨與共產國際之間形成的『紅色通道』等。


 

  旅游發展金應增至2000萬元

  出臺並認真落實旅游產業扶持政策。借鑒外地經驗,在資源規劃開發、城市宣傳推廣、重大項目用地、投融資、財政稅收、工商管理、人纔培育等方面出臺扶持政策,特別是旅游發展金應增加到2000萬元左右比較合適。建立重點旅游景區開發專項基金,出臺相關投資政策和獎勵政策,獎勵招商引資單位和個人,獎勵大量吸引外埠游客入境的旅游企業。

  實現會展業與旅游業互補共贏

  旅游和會展業具有天然的聯系和高度的互動性,旅游是會展業發展的基礎,會展業的進步也可以促進旅游業發展,吸引高端游客。哈爾濱市應積極搶佔會展市場,抓住產業發展機遇,使會展業成為哈爾濱市經濟發展的新亮點。應制定哈爾濱市會展業科學發展規劃,整合現有會展資金,加大對會展業的財稅扶持力度,設立會展專項基金,建立獎勵制度;整頓和規范會展市場秩序,完善行業運行機制;發揮優勢,挖掘哈爾濱市冰雪、音樂、啤酒資源的文化內涵,使其作為哈爾濱市會展業發展的主體依托,打造哈爾濱市專項產業會展品牌。充分利用對俄優勢,利用對俄邊貿、科技、文化辦展會,挖掘北藥資源優勢和大工業、大農業等優勢辦展會;實現旅游會展業互動,帶動第三產業發展。

  把『冰雪節』打造成狂歡節

  哈爾濱市要在冰雪旅游市場中爭取更大的份額,必須進行冰雪旅游的再發展、再創新,形成一個發展有序、配置合理的冰雪旅游大格局:整合冰雪資源,打造精品景區景點,精心設計精品冰雪旅游線路;依托資源優勢,延伸滑雪旅游的產業鏈條,樹立具有哈爾濱鮮明特色的滑雪旅游整體品牌。積極引進高級賽事、發展冰雪運動和冰雪體驗游,提高冰雪節慶活動及冰雪旅游的國際化水平,開放體育場館、學校運動場,組織速滑、冰球、冰舞、花樣滑冰等比賽和表演,提高全民參與冰雪運動水平;把『哈爾濱冰雪節』打造成冰雪狂歡節,而不僅僅是一個可休息的假日。

  走市場運作之路

  加大旅游招商引資力度,要有『把掙錢的機會留給願意投資的人』的心胸;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鼓勵企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吸納社會民間資金,形成政府主導、部門支持、各業聯動、社會參與的投入機制。支持投資商采用承包、租賃、入股、BOT和景區景點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等多種方式和手段開發旅游資源。

  培育龍頭企業,深化旅游企業改革,鼓勵兼並重組,整合資源,走聯合發展之路,組建市內或跨行政區域的旅游企業集團,也可以同境內外大旅行社聯手,向專業化、品牌化、規模化、集團化方向發展,培植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旅游產業集團,塑造旅游產業集群品牌。同時,延長旅游產業鏈,發揮好行業協會的作用。


 

  增強旅游景區的可進入性

  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把景區景點的基礎設施建設與以交通、城市、生態為主的大環境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增強旅游景區的可進入性,加快高中檔旅游車輛的更新,加快旅游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完善道路交通標識,完善景區停車場、廁所、垃圾點等建設和維護。在游客聚集區域設立旅游交通圖,增加旅游諮詢服務網點,加強旅游職能部門的服務功能,市旅游行政部門應承擔起培育市場、引導市場的職責。

  整合資源打造避暑文化品牌

  樹立『夏都』形象,爭取全國、全世界的大型展覽和各種會議,擴大哈爾濱『夏都』的知名度;整合節慶及會展活動,打造避暑文化品牌,將集中在夏季的國際啤酒節、哈夏音樂會、哈洽會、園藝節、太陽島旅游文化節、金源文化節各種節慶展會活動與二龍山山水節、巴蘭河漂流節、方正蓮花節、通河登山節等節慶活動結合起來,整體推出哈爾濱之夏旅游文化節;利用自然資源,將自然避暑景區的休閑度假與金秋采摘、游山玩水等體驗性活動結合起來,大力發展鄉村游和農業生態游;把松花江作為一個可高度開發利用的景觀資源,打通沿江公園、亮化沿江街道,將沿江的濕地、歷史遺址等零散的旅游景點串連成系統的江上游線路。

  他山之石

  2004年,寧波市提出,『抓旅游就是抓經濟、就是抓產業、就是抓結構調整、就是抓開放、就是抓城市建設、就是抓精神文明、就是抓文化、就是抓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就是抓可持續發展。』杭州、成都、伊春等地已把旅游產業確立為支柱產業。深圳市政府2007年1號文件出臺了扶持包括高端旅游、品牌會展在內的高端服務業的政策,體現了深圳搶佔產業發展制高點的決心。

  上海、廣州、杭州、南京、伊春等地成立旅游發展委員會,由市主要領導擔任主任,主管市長擔任副主任,成員單位由市直相關部門組成,各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任委員會成員,旅游局作為辦事機構,協調各方關系。

  道路交通是旅游業發展的基礎,在浙江有『交通、服務跟著旅游走,景區在哪裡,道路就修到哪裡,道路標識就建到哪裡』之說。

  喀什市對國內各省市區旅行社組織專列500人以上,在喀什停留2天以上,獎勵1.5萬元,包機100人以上,停留2天以上,獎勵3000元。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路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