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市今秋白菜"金貴" 供不應求價格一路堅挺
2008-10-15 15:12:59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15日訊 上周,記者在道裡區工程街、道外區草市街、南崗區上夾樹街等處看到,一輛輛進城的秋菜車只要一停下,居民們就馬上團團圍住,滿載2500公斤、3000公斤、3500公斤的菜車,不到兩個小時就會被一搶而光。沒有買到的市民還不停地問菜農:『明天還來不來?』

  讓市民困惑的不但是菜少,還有價格問題。0.4元、0.5元、0.6元,不到半個月,在哈爾濱市大街小巷進城的賣菜車裡,每公斤秋白菜的價格就像變戲法,不管市民一次性買下多少,25公斤、50公斤還是1000公斤,菜農都不肯讓一分錢的價。而在各大農貿市場,大白菜的零售價格也從0.6元漲到了0.8元、甚至1元一公斤。

  南崗區曲線街市民張大爺每年入秋都買100公斤大白菜醃酸菜,他說自己家去年買的大白菜纔0.3元一公斤,沒想到今年這筆費用多花了近一倍。

  道外北七道街出早市的胡宇波夫妻倆賣菜8年了,胡宇波說,往年10月份正是秋菜『稀爛賤』的時候,今年秋菜卻變得金貴起來,量少了,價格也是『快馬也攆不上秋菜行』。他從呼蘭、綏化、薛家的地頭抓菜,秋白菜的價格都達到了至少每公斤0.32元,質量好一些的甚至要0.4元一公斤,而去年纔0.12元、0.16元一公斤。去年11月,哈爾濱市秋菜大量外銷,菜價昇高,也沒有像今年這樣高位堅挺。

  菜價居高『另有內情』

  平房區農林局農業科科長李志敏說,秋菜外銷並不是促成今年菜價居高的主因,菜價堅挺其實『另有內情』。她說今年平房區1萬畝秋白菜,其外銷數量微乎其微。由於燃油成本上漲、運輸費用增多,南方一些蔬菜經紀人捨遠求近,直接去遼寧等地拉菜。今年哈爾濱市除了道裡區、香坊區一些訂單菜之外,秋菜外銷量並不大。

  李志敏說,據統計,今年全市秋菜外銷量,跟往年持平,達到8000萬公斤,佔到全市秋菜總量的1/10。

  三大原因令菜價堅挺

  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導致今年菜價堅挺的原因有三個。一是種菜成本增加,白菜『出廠價』上昇;二是蔬菜深加工企業增加,搶收了大量秋菜;三是部分菜農采取了錯時賣菜的策略,控制了秋菜的上市量。

  在道裡區向東村村民楊玉坤的3畝白菜地地頭,老楊說,農業生產資料的大幅上漲,讓菜農一公斤白菜賣0.4元錢都賠錢。他說,一畝地施用雞糞就要3車多,按一立方米70元算,至少要花800多元,而地膜費、澆水費、人工費的大幅上漲,都讓農民不堪重負。他說,眼前,僅砍菜僱的人工費,一個人每天就要給付百八十元。按著這個賬,一畝地產菜四五千公斤,平均價格如果賣不到0.4元就要賠錢了。老楊說,如果菜農把菜運進城走街串巷地賣,柴油費一昇就6元多,一趟下來,僅油錢支出就要三四百元,還不算搭上的人工費和吃喝。

  香坊區向陽鄉農辦主任劉玉賢介紹,今年哈爾濱市秋菜銷售行情出現新變化。大幅新增的蔬菜深加工廠、加工點,大面積搶購秋菜,直接『吃』掉了秋菜的一大半。

  他說,在向陽鄉,過去只有一兩家制作酸菜或鮮乾蔬菜的加工廠訂貨,每年他們的需求量只在100萬至150萬公斤。可是今年幸福村又新增兩三個酸菜廠訂貨,他們中胃口小的廠子收購秋菜250萬至300萬公斤,大的達到500萬公斤。

  劉玉賢說,這些蔬菜加工廠,冬季時候把經過加工的酸菜直銷到飯店或賓館,價格能比現在高幾成。平房區農林科科長李志敏也證明了此說法,今年平房區在哈達一家大型酸菜加工廠的基礎上,新增加工酸菜企業3家,每家的加工能力都達到了250萬公斤。

  錯時上市穩住了高菜價

  對於今年秋菜價格的高位運行,市農委蔬菜處處長、蔬菜專家於鳳芹認為屬正常現象。她說,目前全市秋菜上市量纔到40%,60%的菜還都長在地裡。隨著近幾年菜市場的風雨飄搖,菜農們也在闖市場的進程中,越來越精明。

  她說,根據天氣情況,菜農紛紛實行了排開播種、錯時進城賣菜的戰略。正是這種均衡上市的策略,直接避免了以往集中上市帶來的菜價下跌,賣不上好價的現象。她說,白菜在地頭就維持在0.32元每公斤的高價格,直接穩住了今年菜價的高位運行。

  於處長分析,進入10月下旬,隨著天氣變冷,菜農進城賣菜數量將增多。不過,整體秋菜價格也不會有太大的降幅。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