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0日訊 『我們家門前的小街,環衛部門清理後只能好兩天,過兩天又髒了。』19日,哈爾濱市道外區南勛街居民張志發指著門前的無主建築工地告訴記者,前兩天,環衛部門剛剛動用大鏟車和大貨車拉走了這裡的垃圾,今早又有人往這兒偷偷倒建築垃圾。據了解,哈爾濱市每天都會發生建築工地偷卸垃圾的事件,估計能有100多車。
一個看似簡單的垃圾清理,在哈爾濱市卻涉及到多個部門管理,除了城管、環衛部門,還有建設、物業、社區、辦事處和鐵路等十多個部門,由於管理的『婆家』過多,這使清理反復的老大難問題始終難以解決。道外區居民張先生反映的問題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南勛街上有一處無主工地,由於沒有人管理,就成了其他建築工地和附近居民偷卸建築垃圾、裝修垃圾的場所。市民反映強烈了,城管、環衛部門只好進行清理,但因為沒有徹底根治的良方,就陷入了髒了就清、清了又髒的循環之中。
還有一些建築工地和新建未交接的居民小區垃圾清理難度大,按照相關規定,這些區域的環境管理和日常保潔歸建設部門和小區物業,但建設部門以沒有物業部門為由,長期破壞環境而不盡管護義務,而有物業管理的小區,物業卻又把責任推給建設方。作為城管環衛部門,只能進行協調,協調未果,只能任由環境髒亂差。
目前,哈爾濱市還有一批棄管小區和無物業小區,生活垃圾任由居民隨意丟棄和堆放。居民對此進行舉報,環衛部門接到舉報後協調街道辦,街道辦又協調社區,有條件的社區僱車進行垃圾處理,而無條件的社區只能眼瞅著居民院一天更比一天髒。
有關人士認為,環衛部門只管主乾街路的清理,而街道辦只管小街和社區的垃圾清理,這種機制本身就存在一些弊端。對此,哈爾濱市城管環衛部門表示,環衛部門正在研究相關辦法和積極措施來彌補街道等部門市容保潔標准較低、日常管護不力等問題,並爭取市、區兩級財政的支持,希望早一天在同一個精細化管理水平下,建立長效機制,解決哈爾濱市目前存在的垃圾清理癥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