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1日訊 小小門牌看似不起眼,但卻是各單位、各住戶的『位置坐標』。前不久,哈爾濱市民政局對全市的街路、門牌進行了專項調查,調查發現,哈爾濱市的門牌存在商家住戶自行編號制作、私自懸掛導致號碼混亂等問題。另外,小區開發商不按照地名管理的有關規定辦理門牌號,導致住戶門牌缺失也給居民生活帶來了困擾。
圖好看自己做門牌
如今商家做買賣都講究包裝,門牌也不例外。近日,記者在哈爾濱市道裡、南崗、香坊等區走訪時看到,一些裝潢考究的商店對門牌也進行了包裝,鈦金的、大理石的、黃銅的,應有盡有,傳統的藍底白字的門牌只有在老居民區和一些機關單位門前纔能見到。道裡區一家經銷煙酒的商店老板朱先生說,自己花費幾萬元裝修了店面,門牌當然也得配套制作,不可能在大理石牆面上安個搪瓷牌子,會破壞商店的整體形象。
走在哈爾濱市大街小巷,商家住戶自己做門牌的現象很普遍,『不就掛上一個號碼牌嗎,還用花錢去購買?』很多人表示只知道門牌號碼是政府編排的,不知道門牌要統一制作購買。
私自懸掛帶來麻煩
一個月前,市民譚先生在南崗區開了家小店,因為要郵寄產品,他參照相鄰的幾家店鋪自己制作了門牌,但他發現經常有收不到郵件的情況。譚先生到民政部門核實後纔知道,該門牌號為一所學校所有,相鄰店鋪的門牌都是自編門牌、私自制作懸掛上去的,譚先生按這個號碼制作了門牌,產生麻煩也就不奇怪了。
『在此次普查中發現,這種商家私掛門牌現象挺普遍。』據南崗區民政局地名科孫光仁科長介紹,按照《哈爾濱市地名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門牌是由民政部門指定廠家制作,統一樣式、尺寸和材質,而後由街道辦事處編號核發門牌,門牌價格從4元至200元不等。但由於商家不願支付這筆費用,也沒有意識到門牌的重要性和嚴肅性,往往自己編號制作門牌,造成了重號、錯號等不必要的麻煩。
戶牌缺失讓人發蒙
一個樓層3家住戶,由於沒有戶牌,只能按樓梯猜測一門和三門。眼下,由於開發商建房時不按規定給住戶辦理門牌號,很多居民小區居民家都沒有門牌,讓人進出直發蒙。
記者在道裡區和南崗區的一些小區看到,只是在一些老居住區住戶門口纔能見到藍色的搪瓷門牌,而且已經殘缺不全。在新建小區,由於開發商不願支付這筆費用,有的乾脆自編門牌為『×小區×座×號』。而居民自己也不願額外花費這筆錢,道裡區居民袁小姐就認為:『現在手機、電話都有,找不到地址時打個電話就行,沒必要非弄個門牌不可。』
門牌體現城市管理水平
沒有門牌行不行?『當然不行,門牌是一個城市的臉面。』孫光仁科長說,門牌看似不起眼,但在店鋪經營、辦理房產交易、工商執照、落戶等手續時要用到門牌號,單位報紙投遞、個人親朋來訪、上門維修,也離不開門牌號,同樣門牌懸掛混亂、地址尋找困難都影響著城市形象。
據了解,各級民政部門是地名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門,而各街道辦事處則具體負責本轄區的地名規劃、地名命名、更名和廢名等工作。按照《哈爾濱市地名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開發商在新開發住宅小區後,應先到所在街道辦事處申請核發標准門牌,在取得標准門牌後,再進行售房。但因為責權利不統一,各相關部門缺乏配合,居民重視程度不夠,加上對門牌收費高低有爭議,纔出現了上述現象。
據哈爾濱市民政局地名處副處長孫旭濱介紹,目前哈爾濱市門牌普查工作已經結束,各區民政部門正在對缺失的門牌進行補設工作。門牌管理體現城市管理水平,希望社會各界都來重視門牌號這個問題,給這個城市帶來越來越多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