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省各縣市發揮優勢 走出振興縣域經濟特色路
2008-10-23 14:45:3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3日訊 地域不同、資源不同、發展不同,但黑龍江省的一些縣市根據自己的特點,走出了自己的振興縣域經濟特色之路,在昨天的全省縣域經濟座談會上,部分縣市介紹了他們的做法。

  發揮優勢 創新思路

  綏芬河 大通道大市場大開發

  『創建中國沿邊國際合作型經濟開發區和東北亞現代化商貿旅游名城』是綏芬河城市發展的基本定位。為實現這一定位,他們進一步提出了大通道、大市場、大開發戰略。

  近年來,綏芬河市充分發揮地緣和通道優勢,堅持以開通黑龍江省新的『出海口』為主攻方向,加快陸海聯運大通道建設。一方面,借助海關總署確定綏芬河為『內貿貨物跨境運輸』試點口岸的契機,采取政府公關、企業運作、聯手互動模式推進陸海聯運大通道建設。另一方面,積極爭取鐵路部門支持,不斷加大對綏芬河鐵路口岸改造的投入力度。目前已投資3.2億元,完成了鐵路站場的應急和擴能改造工程,使口岸貨運能力由450萬噸提高到1100萬噸。公路口岸改造投資1億元,使年過客能力達到200萬人次,過貨能力達到500萬噸。投資3000萬元建成了綏芬河口岸鐵路聯檢大樓,全面提高了通關效率。

  綏芬河市利用國家加工鋸材復出口指定口岸政策,加快發展進口木材加工基地。搭建對俄出口產品加工基地。參與俄遠東的大項目投資合作和產業開發。截至目前,哈牡綏東進出口加工產業帶累計投資項目355個,以綏芬河口岸進口木材加工為龍頭的木業產業集群迅速隆起。

  建設跨境經貿合作區,中俄綏—波貿易綜合體已完成投資14億元,部分功能已啟動運行。

  嫩江 場縣共建 突破重點

  嫩江是農業大縣。他們始終堅持農業在縣域經濟中的核心和主導地位,把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產業化經營,以農業經濟的新突破帶動縣域經濟的新發展。

  突出發展六大優勢產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大力發展優質糧食、畜牧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綠色食品產業、勞務產業、食用菌栽培和沙棘種植等林產經濟和藍狐、馬鹿、河蟹、桑蠶等特色養殖業。加強四項農業基礎建設,提高現代農業裝備水平。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構築現代農業科技支橕。

  打造二個支橕,培育亮點求發展。著力培育產業支橕。圍繞農副產品深加工、礦產資源開發和能源三大支柱產業,加快由資源型、原材料型工業向加工制造型、高新技術型工業轉換步伐,拉長產業鏈,擴大產業群,盡力提高附加值,提昇產業層次,培育壯大有競爭力的產業。努力培育私企『小巨人』。積極扶持私營企業,提高科技含量,打造品牌,開發市場。

  從2002年起,嫩江縣與農墾九三分局開展場縣合作共建。2007年被確定為全省試點,他們按照省試點方案要求,在農業機械化、產業化、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等七個方面、17項機制性合作層面、45項合作內容展開了共建。加快了區域內現代農業的建設步伐。


 

  賓縣 引商聚企厚植財源

  賓縣把引商聚企、厚植財源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突破口,贏得了經濟發展新優勢。2007年,全縣生產總值由2002年的43億元增長到95.1億元,增長了1.21倍。賓縣綜合經濟實力跨入全省十強縣行列。

  幾年來,賓縣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快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為推動發展的第一重點,作為各級乾部的第一職責,全力以赴進行推進。

  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把主要精力和時間都用到招商引資上,並把招商引資工作成效與乾部獎懲掛鉤,制定出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考核獎懲機制。在項目引進中,堅決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嚴把項目准入關,對不符合環保要求、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堅決不上,確保了引進項目質量。通過招商引資,不但新發展壯大了一大批立縣工業企業,而且使原有老工業企業重新煥發了生機,工業經濟的總量和規模得到了全面提昇。2007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實現141億元,比2002年增長1.96倍。

  幾年來,通過資源置換、借貸、向上爭取和政府投入等方式,賓縣籌措資金5億元,推進了開發區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目前,開發區已初步實現了『六通一平』,較好地打造了開發區對外形象,增強了開發區承載能力。建立健全了『項目開工前一條龍,建設中全方位,投產後經常性』的服務體系,努力提昇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明水 外向化帶動工業化

  結合縣情實際,明水縣確立了實施外向化帶動工業化戰略,優先發展工業、優先發展城市,推動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經濟總量迅速擴充,綜合發展實力不斷增強,實現了全縣GDP、全口徑財政收入、工業產值、農業總產值、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六個翻番』。

  該縣舉全縣之力,大上工業項目,構築起了以格林工業園、三精工業園為牽動,以食品、醫藥、化工、麻紡四大產業為支橕的工業經濟框架體系。2004年以來,全縣共投資20億元,建設超千萬元項目30個,其中超億元項目6個。

  該縣根據草原秸稈資源豐富的實際,把肉羊、肉牛產業作為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突破口和主攻點,以肉羊產業的迅速崛起,牽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發展、大發展。一是實施規模推進,帶動開發。目前,全縣肉羊飼養量達到68萬只,肉牛20萬頭,年底肉羊飼養量有望達到100萬只,實現戶均養羊15只。二是制定優惠政策,扶持開發。三是增加科技含量,高效開發。四是提高服務質量,保障開發。


 

  集賢 園區引領產業支橕

  近幾年,集賢縣大力實施招商興縣、產業立縣、商貿強縣戰略,積極發展壯大民營經濟,著力構建農產品精深加工、煤化工、經貿物流、新興能源四大經濟板塊,有力推動了縣域經濟社會發展。

  該縣以產業化經營為主線,大上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走依托農副產品加工壯大縣域經濟的路子,積極在延伸產業鏈條、發展糧食精深加工上做文章。籌建了佔地5.77平方公裡的集賢縣民營科技示范園區,到2009年末,產值將實現30億元。農產品加工產業已實現項目簽約額31億元,累計投資完成26億元,年產值20億元以上。

  該縣堅持以煤炭深度開發為重點,做大煤化工產業集群。他們籌建了煤化工園區,共運作實施大型煤化工項目5個,項目簽約額超過百億元,已完成投資15億元,煤化工大項目的建設使該縣的煤炭產業邁出了由原煤生產向煤炭資源深度開發利用轉型的歷史性一步。2007年,煤炭產業稅收比重佔全縣財政總收入的60%以上。

  他們還以專業市場建設為依托,積極壯大流通平臺。全縣已建成各類綜合、專業市場40多處,各類商業網點2672個,輻射全國28個省、150多個城市及俄羅斯等國際市場。

  依安 產業化思路工業化理念

  依安縣堅持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用產業化思路發展農業、用現代化設施裝備農業、用一體化格局帶動農業。

  該縣著眼培育特色產業,多措並舉上工業,著力構建工業主導型產業格局。他們立足優勢資源開發上項目、圍繞特色產業發展抓企業,全力做大做強糖薯乳豆鵝等產業化龍頭企業,推動工業經濟科學跨越發展,努力構建工業主導型縣域經濟新格局。2007年,全縣工業增加值、稅金分別實現6.12億元、1.03億元,與2005年比年均分別遞增52.3%、56.6%;工業對財政貢獻率為76.3%,比2005年提高近30個百分點。預計到今年年末,工業經濟增加值和稅金可分別實現7.7億元、1.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1%、25.9%。

  該縣的瑞雪糖業與世界第二、歐洲第一的制糖企業英糖公司實現戰略合作,投資5億元建設年加工甜菜百萬噸技改項目,去年企業上繳稅金4019萬元,比2005年增加2500多萬元,今年計劃加工甜菜50萬噸,上繳稅金4000萬元。

  同時,北疆水泥、依安釀酒等項目已建成投產,依民煙花、寶明糠醛等項目正在建設。新上項目全部投產後,年可創稅5億元以上,相當於再造4個依安財政。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