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4日訊
在哈爾濱市,有相當一部分分散小鍋爐冬季只能間斷供熱,居民室內忽冷忽熱,溫度甚至不達標,無法像集中供熱區域內的居民那樣24小時享受溫暖。但這些享受不到高質量供熱服務的小鍋爐用戶,卻要和全天供熱用戶一樣交費,他們頗有意見。
哈爾濱市自2004年開始進行連片集中供熱改造,目前集中供熱普及率超過60%。集中供熱改變了以往的供熱方式,由過去間歇式每天供熱8小時變為連續供熱24小時,室內保持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溫度。
道裡區新華小區是小鍋爐供熱,居民朱先生說,這個小區是由濱輝物業供熱,每年供熱情況都不理想。冬天一天只供熱兩三小時,陰面的屋子非常冷。『我們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希望能並入集中供熱管網,但還沒得到批准。』
香坊區城東新居小區的楊先生說:『我們小區用小鍋爐供熱,不能連續供熱,室內溫度經常不達標。但居民卻要和集中供熱用戶交一樣的熱費,有些不合理。』現在熱是商品,而哈爾濱市不管給居民供多少熱,都按全價收費,這顯然不符合商品的特性。
市民王基輝也表示,有關部門應該根據不同的供熱形式制定不同的價格。
一份調查報告顯示,2007年哈爾濱市集中供熱區域內市民供熱滿意率超過了98%,遠高於分散鍋爐用戶的供熱滿意率。
哈市一供熱企業負責人說,目前哈市分散供熱鍋爐企業,除非有備用鍋爐,否則無法實現連續供熱,大多是早一遍晚一遍,總共供熱時間大約是8小時。
『這些小鍋爐運行一段時間就得進行冷卻,然後再進行供熱。如果連續供熱,鍋爐無法承受高溫和長時間運行,可能會發生故障。』這位負責人說,如果遇到低溫天氣,只能延長供熱時間,但有時也達不到政府要求的溫度標准。
記者從哈市有關部門了解到,哈爾濱市將啟動實施道裡集中供熱三期、西南部集中供熱、濱江熱電、煤五集中供熱、哈東經濟開發區集中供熱、華能擴建、松北萬寶熱電等一批大項目,新增集中供熱面積5975萬平方米,到2010年,使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提高到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