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濱江第二任道尹李鴻謨故居藏身冰城鬧市
2008-10-31 14:17:42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高振凌 高龍彬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31日訊 記者從哈爾濱市文物管理站獲悉,在道外區靖宇大街與南七道街交叉路口的西南角,最近發現了濱江第二任道尹李鴻謨的故居。

  昨天,記者隨有關部門來到道外區南七道街274號李鴻謨的故居,在二層小樓的一層門口,懸掛著一塊由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公布、哈爾濱市城市規劃局監制的『二類保護建築』標牌。標牌上寫著『建於1935年前,磚混結構,中華巴洛克建築風格』。據悉,面向南七道街一側樓房的二樓帶陽臺的房間,就是當年李鴻謨的房間。通過院裡的樓梯上到二樓,可以看到木板地和木板吊頂。

  據李鴻謨的重孫、黑龍江大學歷史文化旅游學院副院長李朋介紹,『與李鴻謨房間斜對面的房間是我父親的書房,父親的書房旁邊是奶奶的房間,樓上的房間基本保持著當年的布局』。現在,樓房的一層為搬家公司等店鋪,二樓住著市民。一層店鋪的廣告牌子遮蓋著樓梯,院內有接在樓房上的房子,急需保護。李鴻謨故居的發現得到了省委宣傳部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市文物管理站正在采取有關措施進行保護管理。

  據了解,李鴻謨(1870年?———1943年),字虞臣,山東牟平解甲莊人。光緒丙戌年(1886年)前後入京師同文館俄文館學習。1896年5月,經過層層選拔,他被選派到俄國。李鴻謨從1910年擔任黑龍江鐵路交涉局總辦,在哈期間,他捍衛了國家主權,維護了國家利益。1911年10月到1912年7月,李鴻謨與俄方達聶爾進行了艱苦的談判,最終與俄改定了木材采伐合同,劃清了伐木界限、簽定了《增訂中東鐵路公司在江省指明地段砍備應用木植之副合同》。1943年,李鴻謨在哈逝世,葬於老家山東牟平解甲莊。

  新聞鏈接

  道尹為民國時期的官名。民國三年(1914年)5月,袁世凱公布省、道、縣官制,分一省為數道,全國共九十三道,改各省觀察使為道尹,管理所轄各縣行政事務,隸屬省長。民國十三年(1924年)6月,北洋政府內務部通令廢道制,裁撤道尹。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