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圖為張慶雲老人和省青基會負責人一同翻閱捐款相關文件。
東北網10月31日訊 經過1個多月的改造建設,30日上午,哈爾濱市阿城區雙豐中心小學300多名學生走進了煥然一新的校捨。從這天起,這裡的學生們還有了獎學金,學校也從此更名為『慶雲希望小學』。為孩子們做這些好事的是哈爾濱一位97歲高齡的老人,她將自己賣房所得的24萬元全部捐給了這所學校。
這位老人名叫張慶雲,目前住南直路上的現代城小區。張慶雲最早生活在遼寧省開原縣,小時候家裡反對她讀書,並替她包辦了婚姻,但張慶雲14歲出嫁後,仍堅持要讀書,終於在18歲那年上了學,直接插班上初中,並在21歲時考上了開原縣的新制女子師范學校。
張慶雲畢業後開始在當地教書,1938年來到哈爾濱,分別在當時的正陽北小學、教化小學(現復華小學)教書。後又分別在哈鐵一校、雙城、安達、哈鐵二校任校長,在哈爾濱鐵路管理局教育處任教導員,1977年離休。
現已97歲高齡的張慶雲思維仍很清晰,每天寫日記、讀報紙。張老的女兒說,老人做了一輩子教育工作,最關心的就是孩子們的學習。老人常召集孫輩的同學們組成學習小組,來家學習。
今年5月,汶川發生大地震後,老人聽說了那所震不塌的『最牛的希望小學』,受到啟發,決定將自己在沙曼小區那套50多平方米的住房賣掉,將賣房款全部捐給希望工程。9月,賣掉房子的第二天,老人就讓孫女將24萬元賣房款全部捐到省青基會,援建希望小學。之後,老人兩次跟著相關人員到阿城選校址,最後確定將屋頂老化、漏雨,室內天棚塌陷,已建校48年的雙豐中心小學,援建成慶雲希望小學,同時設立『慶雲獎學金』,用於獎勵和幫助該校學習成績優異且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小學學業。
省青基會有關負責人說,在黑龍江省希望工程的普通市民個人捐款記錄中,張慶雲老人的這筆捐款無論是捐獻者年齡,還是捐款金額,都是最大的。更讓人感動的是,老人還特意要求,在慶雲希望小學建校碑記的水泥底座下留出一個位置,將來存放她的一部分骨灰,她要每天『聽』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看』孩子們燦爛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