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1月2日訊 蕭瑟的秋風似乎永遠也掃不乾淨街頭的落葉,這個季節,在林都伊春,每時每刻都有五顏六色的落葉紛紛揚揚地飄落在街路上,每有一輛車子經過,繽紛的樹葉都要緊隨車尾追出老遠。這個季節,在東北,恐怕只有林都伊春纔有這樣的風景。
被譽為『光明一條街』的伊春市伊春區青山路,綿延數公裡,兩側有光明集團旗下的大企業5家,員工3000多人,每天上下班時間,灰色工裝上印著醒目的紅色『光明集團』字樣的隊伍幾乎越過了道路的中心線,寒來暑往,23年沒有停息。
這些人與光明集團榮辱與共,構成了光明集團獨有的風景。

馮永明

馮永明的女兒馮麗嘉
光明集團的看門人
2008年10月25日早上7時20分,離下班時間還有40分鍾,門衛張師傅就開始准備下班了,他換下印有『光明』字樣的工作服後到大門外抽了一支煙,又回到門衛室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望著門外,在尋思著什麼。一個月前的這一天,光明集團的掌門人馮永明就是從張師傅掌控的這扇伸縮門走過,再也沒有回來。
不一會兒,他嘴裡嘟囔了一句:『沒有人會跟你說這麼多的,說多了有啥用?』
光明集團沒有獨立的總部,位於伊春區青山路118號的下屬企業美華廠實際上就是光明集團總部所在地。光明集團老總以及公司的高管都在這座不大的小樓裡辦公。因此,門衛的崗位顯得十分重要。
不想『多說』的張師傅還是忍不住要說。『月工資450元,和低保戶差不多。節假日還得照常上班,沒有補助。』張師傅說,現在在光明集團工作的員工,工資水平普遍低下,在車間的工人也就五六百塊錢,收入高的也不過千八百元的。掙一千元錢的工人早上5時許就到廠了,他們往往都是乾『慢活』的工種。
張師傅家三口人,老婆在一家企業打工,孩子上高中,兩口子的收入加在一起正好一千元。『幸虧孩子是憑本事考上的高中,否則連學費都交不起!』
『好時候咱只趕上了「尾巴」。』張師傅是1996年來廠,『那時候,單位總給職工發錢,有時候一天發兩回,習慣了我們也就不用打聽這錢那錢都是什麼名目,給你錢你就拿著!』
張師傅說的『那時候』是指1996年以前。職工們都說,從1990年到1996年的五六年間,是光明職工最幸福的時光,此前企業在困境中艱難跋涉,此後企業開始一步步走下坡路。唯有那段時光是令光明集團員工們『最值得懷念的』。
『光明那時候火啊!整天來求領導辦事的推不開門,以至於辦公樓裡貼出了告示:「謝絕來訪辦私事;家具遵章不零售;熟人面前不說情。」』
『光明那時候好啊!連政府機關的工作人員都跳槽奔向光明……』
『一年發14個月的工資,大米豆油什麼都發……』提起光明集團的過去,與其一牆之隔的扶林社區奮發委一組的徐大爺羡慕不已,『可是現在完啦!別說開雙薪了,連「單薪」都開不出來了。』
『那時候,在光明集團工作的雙職工家庭,家裡都不用起火做飯。』上早班的孟師傅說,以當時的收入水平,夫妻倆月收入都能達到三四千元的家庭實在是太少了,『在光明集團上班的雙職工家庭就能達到』。
『光明樓』的變遷
伊春居民的收入水平看起來不怎麼高,這從公共汽車的票價上可見一斑。記者乘坐2線小公共汽車經過了十多站到達終點站『光明二廠』,票價只有5角錢。公共汽車上還在使用幾乎絕跡了的公共汽車小票。
2線汽車線路上有一站名叫『光明樓』,記者到達時纔發覺這座被命名為汽車站點的標志性建築竟然是4棟不顯眼的普通住宅樓的組合。
『過去,光明樓可不是這個樣子。』職工王大爺說,『十年前,這樓可是光明集團職工身份的象征,能夠住進這座樓是一種榮耀。』
如果不是王大爺介紹,沒有人會相信住在這樣的樓裡竟然是身份的體現——樓體年久失修,單元門破舊敞開,樓道裡堆滿了酸菜缸、破舊的櫃子等過時的物件。
大白天,院子裡不見一人,死氣沈沈的。
一樓一家小餐館的老板介紹說,現在光明樓裡住的大部分已經不是光明人了,多數光明職工都把房子賣了舉家遷到了別處謀生。『當初開餐館主要是面向光明職工的,那時,我這工薪消費檔次的小餐館,回頭客多是光明職工,沒想到企業一天不如一天,我這飯館的生意也一天比一天冷清。』
『我這飯館,就是光明的縮影!』老板說。 『我現在的回頭客都是附近出勞務的,餃子六塊錢一大盤20個,餃子包得像小包子一樣大,小了不夠吃,就這樣,光明的人也不來了。』
打掃衛生的李嫂
太陽昇得老高時,美華廠的廠區纔被陽光普照,原因是美華廠被半個小山遮住了。這時,記者的身上纔有了一絲暖意。
伊春的氣溫早晚溫差大,早晨會冷得打哆嗦,而中午溫度回昇至零上20攝氏度,讓人直想脫掉厚衣服。
扶林社區奮發委一組的數百戶居民就夾在美華廠和無名的小山之間,因為是棚戶區,這裡吸引了許多從樓裡搬來的光明人。
李大嫂是從『樓上』到這裡專程看望她的一位好姐妹的。這天,她因為在工作中扭傷了腰,難得有了休息的機會。
李大嫂的月工資也只有450元。『過去企業效益好,職工待遇也好,現在不行了。』李大嫂說,『過去,老馮對職工好,受到他幫助的人數不過來。現在企業不行了,老馮完了,職工也跟著遭罪了。』
『是企業「不行了」,還是老馮「不行了」?』記者問。
李大嫂說:『這話讓你問的,我一個打掃衛生的哪能說清楚吶。』
李嫂除了關心老馮『能判多少年』外,更關心12年前職工們交的3000元押金以及二期股票會不會返還,有沒有收益。事實上,二期股票有1.35億元之多,是1996年10月光明計劃上市的時候向員工及社會公眾募集的資金,稱為光明二期原始股,如今已經歷時12年了,沒有任何收益。
望著山腳下工作了20多年的光明集團美華廠區,李嫂感慨萬千。『多好的企業、多好的品牌,這樣毀了。』
沒有等來『二十年創業功勛』獎章
『為了這個企業,無數員工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工人韓師傅說,『建廠之初,員工們人拉肩扛、揮鍬舞鏟,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建好了廠房,安裝好了設備開了工;為了按時保證完成出口任務,員工們夜以繼日地奮戰在生產一線,有的連續20多個小時不下崗。』
『1995年12月18日,是光明集團創建10周年的日子,那一天,公司開了一個由2000多員工參加的慶功大會,會上我們72名創業「元老」戴上了「十年創業功勛」獎章,還獲得了10000元的獎金。』光明『十年創業功勛』獎章獲得者周大爺說,『那時老馮還說,讓我們再乾10年,到企業創辦20周年時,要發給我們「二十年創業功勛」獎章,可是,我們等了13年等來的卻是這樣的結局。』
遙想當年創業的艱辛以及收獲的喜悅,光明集團的許多職工眼裡噙著淚水,『吃光明飯二十多年,說沒有感情那是瞎話』。
來自伊春市政府的消息說,截至光明集團老總馮永明被拘時,光明集團出現『幾億元債務和巨額虧損』,企業幾近退市邊緣。
在伊春市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伊春市政府副秘書長、首席新聞發言人白波這樣描述光明集團的現狀:光明集團管理混亂、官司纏身、持續出現巨額經營虧損,大量職工主動辭職,國有資產嚴重流失。目前流動資金枯竭,生產難以為繼,拖欠職工大量工資和集資款,品牌價值大幅縮水,光明家具面臨即將退市的風險,企業已陷入高度危險狀態。如果光明家具退市,不僅寶貴的殼資源將喪失,無法引進戰略投資者進行重組,光明家具及光明集團眾多企業將失去一次重大機遇,面臨破產境地,而且會使廣大投資者和債權人蒙受嚴重損失,使3000多名職工陷入下崗的境地。
曾經的『財富』現在成了『沒人管』
光明集團老員工回憶,十多年前,在光明集團下屬的任何一個企業,都設有一只特別的箱子,這就是被媒體廣泛宣傳的『暢所欲言箱』,這只箱子的鑰匙掌握在公司總裁的手裡。
『那時候,領導也好見,有什麼意見和建議,可以直接找領導談,提出好的建議和意見還能受到獎勵。』這位老員工說,『後來就不一樣了,公司的領導越來越不好見了,有時一兩個月也見不著人。』
這位老員工說,當時他屬於馮永明身邊的人,馮常說,光明最寶貴的財富是員工,人是第一資源。『我們能有今天的發展規模,是基於一批至今仍在光明真誠奉獻和服務的員工。』
馮永明常說:『人氣旺,事業興。所以管理企業,謀求發展,首要的是把人凝聚起來。』
老職工回憶,當年,在光明集團,凡國家法定的保險如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勞動保險以及意外傷害保險等,集團都一一為員工支付。每一個員工都持有一個藍本,可以到指定的醫院就醫,醫療費用由企業承擔80%,員工承擔20%。
『而如今,別說醫療保險,就連職工工資都已經拖欠了4個多月。』韓大爺說,哪有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