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20時,茅盾的故鄉烏鎮迎來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的頒獎典禮,新浪讀書聯合中國作家網報道現場盛況。 圖為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洪祝為遲子建頒獎
11月2日20時,茅盾的故鄉烏鎮迎來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的頒獎典禮,新浪讀書聯合中國作家網報道現場盛況。 圖為遲子建發表獲獎感言
遲子建:謝謝!一個人也許不該記住榮譽的瞬間,但是在這個時刻我要坦誠地說:這個時刻,這個夜晚會留在我的記憶當中。因為我覺得跟我一起來到這個頒獎臺的不僅僅是 我,還有我的故鄉,有森林、河流、清風、明月,是那一片土地給我的文學世界注入了生機與活力。感謝大興安嶺的親人對我的關愛,感謝推薦此書的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黑龍 江省作家協會,和《收獲》雜志社,感謝中國海洋大學文學院在我修訂長篇時所提供的美好環境,同時在這裡,我還要感激一個遠去的人—我的愛人,感激他離世後在我的夢境中 仍然送來親切的囑托,使我獲得別樣的溫暖。
茅盾文學獎選擇了《額爾古納河右岸》是我的幸運。在此我還想說,那些沒有獲得本屆茅盾文學獎的一些作家和他們的作品,如輪椅上的巨人史鐵生先生,他們的作品也值得 我們深深的尊敬,他們的作品也依然是過去四年中,中國長篇小說的重要收獲。茅盾先生是我敬仰的文壇前輩,他是一個始終站在時代前列、關注民族命運、同情民族疾苦、具有 強烈使命感和悲憫意識的作家,與他相比,我們還顯得渺小和卑微。接下來我會磨煉自己的作品,使它能夠達到比較理想的境界。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本屆茅盾文學獎的各位評委老師,感謝你們對一個誠實勤懇的寫作者的厚愛和肯定,感謝你們把莊重的一票投給了《額爾古納河右岸》,我相信是你們深厚 的學養和良知,與這部作品的主旋律產生了共鳴,謝謝你們!
我非常感謝俄羅斯當代著名作家,被譽為『當代俄羅斯文學良心』的拉斯普京先生說的一句話,在此作為答謝詞的結語:這個世界的惡是強大的,但是愛與美更強大!謝謝!
不能用文明『推翻』文明
遲子建
從《偽滿洲國》到《額爾古納河右岸》都浸透著我對歷史的思考,當然這種對歷史的思考不是孤立和割裂的,它與現實還是有著很大的關聯。我總覺得僅僅憑吊歷史是沒有多大的意義的。能把歷史作為『現實』來看待,作品纔會有力量。《額爾古納河右岸》雖然只有20多萬字的篇幅,但我在裡面講述的卻是鄂溫克的一個部落近100年的歷史,而且舞臺只有一座,那就是額爾古納河右岸的森林。
可以用『悲涼』二字形容我目睹了這支部落生存現狀時的心情。人類文明的進程,總是以一些原始生活的永久消失和民間藝術的流失作為代價的。我們為了心目中理想的文明生活,對我們認為落伍的生活方式大加鞭撻。現代人就像一個執拗的園丁,要把所有的樹都修剪成一個模式,其結果是,一些樹因過度的修剪而枯萎和死亡。其實真正的文明是沒有新舊之別的,不能說我們加快了物質生活的進程,文明也跟著日新月異了。誠然,一些古老的生活方式需要改變,但我們在付諸行動的時候,一定不要采取連根拔起、生拉硬拽的方式。
額爾古納河右岸的風景
專家評說
陳曉明 (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評委):《額爾古納河右岸》的題材與視角都比較獨特,它關注的是一個很小的民族與群體,當然這一點並不能當做獲獎的充分理由。除此之外,它最大的特點是反映了這個民族在現代化與城市化進程中,不斷進行抗爭和抵抗的現實。這與當今世界文學的主題也是非常吻合的。
胡殷紅 (中國作家網總編輯):她的作品中既有北方那種特有的長夜裡的落寞、高遠天空下的沈寂和漫長冬天裡對春天的企盼,也有女性那種獨特的、溫婉細膩的心理體驗。
《額爾古納河右岸》梗概
《額爾古納河右岸》是我國第一部描述東北少數民族鄂溫克人生存現狀及百年滄桑的長篇小說。作家以一位年屆九旬的鄂溫克族最後一位酋長女人的自述口吻,向我們講述了這個弱小民族頑強的抗爭和優美的愛情。小說語言精妙,以簡約之美寫活了一群鮮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溫克人。小說以小見大,以一曲對弱小民族的挽歌,寫出了人類歷史進程中的悲哀,其文學主題具有史詩品格與世界意義。
《額爾古納河右岸》創作背景地介紹
額爾古納河是中國北部重要的界河,它作為中俄兩國界河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康熙28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確定額爾古納河為中俄界河,額爾古納河流域是我國諸多北方游牧民族的發祥地。額爾古納河的左岸為俄羅斯聯邦,河的右岸為我國內蒙古自治區緯度最高的城市——額爾古納市。
遲子建簡介
遲子建,1964年生於黑龍江最北方的小村『北極』,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已發表以小說為主的文學作品五百餘萬字,出版四十餘部單行本。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偽滿洲國》、《額爾古納河右岸》,小說集《逝川》、《霧月牛欄》、《清水洗塵》,散文隨筆集《傷懷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等。曾獲得第一、第二屆魯迅文學獎,澳大利亞『懸念句子獎』等多種文學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