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黑龍江省對口援建四川省劍閣縣 龍劍同心共建家園
2008-11-03 09:39:3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文天心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3日訊 從東北到西南,中國地圖上的一條對角線。『5·12』特大地震,讓龍江大地與地處大西南的四川省劍閣縣緊緊地聯系到一起。龍江3800萬人民與67萬劍閣人民攜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建新劍閣。

  把好事做實把實事做好

  6月13日,中央工作會議確定黑龍江省對口支援四川省劍閣縣災後重建。

  戰鼓擂響,全省上下,迅速行動,援建工作高效、有序進行……

  6月14日至17日,黑龍江省派出援建工作小組對劍閣縣42個重災鄉鎮進行全面災情踏查和調研,以給對口援建縣劍閣拿出一份合理、科學、可行的援建方案;6月23日,黑龍江省援建劍閣縣災後重建前線指揮部正式成立;6月24日,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杜家毫接見指揮部全體人員,傳達省委書記吉炳軒、省長栗戰書關於做好援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對如何開展好援建工作提出明確要求;6月25日,援建指揮部全體人員抵達劍閣縣。

  從中央部署到黑龍江省援建前線指揮部在劍閣縣豎起大旗,只用了12天。

  『劍閣的事,就是黑龍江省的事,我們要全力以赴!』省委書記吉炳軒對援建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辦快、辦實、辦好。

  省長栗戰書反復強調援建工作要求實、務實、做實。

  結合黑龍江省和劍閣縣實際,省委、省政府確定了黑龍江省援建工作的總體思路:堅持科學發展觀,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和安排,本著『救急、救民、救災』的原則,堅持當前和長遠相結合,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充分尊重受援方意願,采取『政府主導、依靠當地、面向市場』的援建方式,讓災民滿意,確保災區穩定,為劍閣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經過援建人員夜以繼日的奔波和廣泛深入的謀劃論證,首批7大類40個援建項目陸續確定。

  9月2日至5日,受省委書記吉炳軒委托,省長栗戰書,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杜家毫代表省委、省政府趕赴劍閣縣,實地考察災情,走訪受災農戶,看建築工地、建材市場、工業園區以及學校、醫院和開工的項目,檢查指導黑龍江省援建工作,慰問援建前線指揮部及各專業支援隊成員,與當地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共商對口援建大計。

  無縫隙對接無障礙合作

  10月21日,援建前線指揮部會議室。

  指揮部全體人員與當地乾部開了一次『碰頭會』,就援建項目中3個集中安置小區推進中遇到的問題共商解決之道。


 

  『這樣的會,我們經常開。與援建有關的事,都是雙方商量著辦。』援建前線總指揮劉國會向記者介紹說,無論指揮部還是其它各個援建支援的隊伍,都服從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即使在村裡搞一個民房集中小區,恢復重建,也要和村委會、黨支部搞好關系,聽他們的安排,指揮部就是出主意、想辦法、當參謀、幫助協調。一切服從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這是援建工作的一個總原則。

  按照黑龍江省援建工作的總體思路,援建指揮部確定了援建工作的『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在當地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開展援建;堅持按照重建規劃實施援建;堅持協商協調、依靠當地的辦法推進援建;堅持節約、實用、適用、安全的原則搞好援建。

  劍閣縣縣長田中文說:『涉及災後重建議題的縣委、縣政府重要會議,劍閣縣會邀請黑龍江省前線指揮部人員參加,共同研究、協商、決定災後重建重要事項,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在問題面前絕不遮遮掩掩。』

  劍閣縣常務副縣長何海生說,在援建工作中,黑龍江省一直是站在劍閣縣的角度考慮問題,所有援建項目全部面向社會進行招投標,施工企業上繳稅收全部留在當地。指揮部還與劍閣縣明確約定,項目單位在與施工單位簽訂的合同中增加一個條款,施工企業必須吸納30%以上的當地農民就業。對援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雙方會一起研究解決,落實責任部門,明確完成時限,實現了無縫隙對接,無障礙合作。』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高佔國副總指揮介紹說,經過黑龍江省前線指揮部和劍閣縣的共同努力,黑龍江省第一批援建項目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到10月30日,黑龍江省援建的首批40個項目中,已有23個項目開工。

  9月27日,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視察劍閣縣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時,對黑龍江省的援建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黑龍江省的援建思路清晰,工作務實,進展紮實,項目推進快,派出的前指人員精乾高效。』

  『災民滿意,是我們的最大心願!』

  10月19日下午,劍閣縣城北鎮民主村災後重建指揮部聚滿了受災村民。他們的臉上洋溢著笑容,黑龍江省前線指揮部把每戶3600元自建房和過渡安置房補助款發到受災村民手中。根據自建房的進展情況,黑龍江省承擔的共1.1億元的補助款陸續發放給了災民。

  災後,劍閣縣有4.6萬戶災民急需恢復重建,其中農村達39993戶。黑龍江省派去專家,指導當地重新設計20套圖紙,按照不同的地質結構,分6級、6.5級、7級設防,既考慮安全性和群眾的經濟承受能力,又兼顧川北民居特色。

  劍閣當地農民自建房技術力量薄弱,前線指揮部協調,從省裡請來24名建築專家組成指導隊,從7月18日起,指導隊走村入戶,面對面、手把手傳授技術,培訓村乾部、建房村民和農民工匠。

  北廟鄉孤玉村村民龔樹方家原來的土房在地震中坍塌。老龔指著構造柱裡的鋼筋對記者說,原來想用10毫米粗的鋼筋,聽了黑龍江省專家的建議後,把鋼筋換成了13毫米粗。

  北廟鄉鄉長羅映波向記者介紹說,孤玉村這一片安置小區,背靠孤玉山,風景優美,規劃建設時,以農家樂生態旅游為發展方向,每戶都是獨立的小院,戶與戶之間是小型的葡萄園,自建房不僅要考慮救急,還要考慮發展,在黑龍江省的幫助下,我們這個小區建好以後肯定會有大發展,村民也會受益。

  劉國會說:『我們搞援建,不僅要救急,更要放眼長遠,為當地的今後發展打下好的基礎。災民滿意,是我們的最大心願!』

  經過前線指揮部和劍閣縣的共同努力,黑龍江省第一批援建項目進展迅速:廣坪小學、高池衛生院、劍南公路3個項目施工企業已經進場;縣人民醫院住院樓項目正在進行基礎回填。劍門、白龍、木馬、武連、香沈、東寶、羊嶺、毛壩、西廟、圈龍、秀鍾11個供水站項目,已開工建設;大倉災民安置新村、公興中學、毛壩小學、姚家小學、元山中學、劍州中學、劍閣特教學校、開封中學、元山小學、東寶小學、普安敬老院、柳溝敬老院、橋邊河大橋、柘壩大橋14個項目正在進行招投標;渡口災民安置新村、沙溪災民安置新村、沙溪中學、劍門中學、劍閣職業中學5個項目正在進行征地拆遷;團結、英雄、戰備3個水庫震損除險加固項目,初步設計方案已經編完……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