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3名80年代年輕人參與『試驗衛星三號』試驗
2008-11-05 10:37:27 來源:東北網  作者:吉星 朱丹鈺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5日訊 (吉星 記者 朱丹鈺)  『拼命三郎』石秀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水滸故事人物,如今提到『拼命三郎』人們腦海中都會浮現出各行各業敢於拼打、無私奉獻的人物形象。哈工大衛星技術研究所裡的『拼命三郎』是3個人——邢雷、李冬柏、陳健。他們都是博士、碩士畢業後於2006年7月1日正式留在衛星所參加工作,從哈工大學子到哈工大教工,他們3人幾乎從頭到尾參與了『試驗衛星三號』的試驗任務。

  『現在大家都說年輕人,尤其是80年代左右出生的孩子挺嬌氣的,可事實上他們也是在默默無聞地工作,這一點很令人欣賞。這幫孩子說加班就加班,說出差就出差,今天回來明天有事就得走,這在所裡經常發生的。』衛星所張國威老師如是說。

  衛星所一年到頭沒有節假期的概念,即使過春節的時候,也是大年三十纔休息,正月初三又開始上班。廢寢忘食,顧不上家裡,這對衛星所的老師們來說已經習慣了,而且現在已經成為傳統。以至於被問及有時間會去做些什麼時,邢雷、李冬柏和陳健3個人的答案都是『有時間的話就回去睡覺了。』

  邢雷:忙得都沒時間找女朋友

  1978年出生的邢雷,家在齊齊哈爾,師從孫兆偉教授攻讀博士研究生,並且跟張迎春教授學姿控,跟徐國棟教授學電測和星務,在衛星所裡『師傅最多』。邢雷被戲稱為『忙得都沒時間找女朋友了』,雖說是句玩笑話,可實際上『沒有周末、晚上加班家常便飯、經常出差在外』的實際情況確實是『找女朋友』的一個障礙。

  『習慣了,現在很喜歡這種充實的生活,覺得這樣的生活纔有樂趣。』邢雷坦言,自己和李冬柏、陳健3個人都是在做學生的時候開始接觸小衛星試驗任務,逐漸參與、加入進來,最後成為衛星所裡的人。『所裡的老師一直都是在這麼工作,我們3個是這個團隊培養的,理所當然應該這樣。』

  李冬柏:頭天結婚第二天就跑了

  『頭天結婚第二天就跑了』的人,李冬柏,出生於1980年,師從張迎春教授攻讀碩士研究生。『從今年4月份幾乎一直就在外面出差,本來以為9月底小衛星試驗任務就能順利結束,到時候肯定能回家,就定下了10月2日結婚,後來實驗任務因故推遲,這邊不能離開,重新定日子家裡也不好說。』就這樣李冬柏9月27日纔由上海趕回哈爾濱,10月2日剛舉辦完婚禮,10月3日就奔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大家都在一起工作,在這個集體裡每個人都有自己負責的工作。』李冬柏如是說。


 

  陳健:兒子出生時正在上海出差』

  年齡最小卻最早當爸爸的陳健生於1982年,航天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讀完本科之後師從徐國棟教授攻讀信息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很早就開始介入小衛星研制任務,連畢業設計都是小衛星方面的。當時徐國棟教授建議陳健『進軍』軟件,正好陳健對軟件很感興趣,當下一拍即合,從此就一直負責星載計算機軟件工作。2007年陳健跟青梅竹馬的高中同學結婚,2008年8月23日兒子出生的時候,他卻在上海出差:『預產期是9月份,當時完全沒有心裡准備,家裡突然打電話來說生了,是個兒子。我特別興奮!挨個屋敲門告訴大家「我當爹了!」』。據李冬柏回憶『陳健進我屋後,直勾勾地瞅著我,憋了半天說出倆字「生了!」』9月陳健回哈爾濱沒幾天又去了上海,兒子滿月的時候他還在上海。來到酒泉後,陳健經常一臉幸福地拿著相機看裡面兒子的照片,還很自豪地告訴大家『我兒子會叫爸爸了!』

  耿雲海是當時參加研制『試驗衛星一號』的成員中最年輕的,如今最年輕的換成陳健他們了,耿雲海不無感慨地說:『從留校到現在,他們3個所有的時間都花在這顆星上了,人一直是跟著這顆小衛星轉的,衛星測試、編軟件、出差、寫報告,在第一線上為這顆小衛星做出了很大貢獻。』而3人卻說:『我們只是做具體的活兒,累點兒也只是身體上的勞累,精神上的壓力到不了我們這兒,曹老師他們則不然,不管是技術上的還是管理上的,總是有千絲萬縷的事情等著他們去協調。』

  談及衛星所裡的老師和這兩年的工作收獲,邢雷、李冬柏、陳健3人有很多的話要說。

  『克服種種困難,實實在在做人,衛星所老師的言傳身教讓我們幾個在學術上和做人做事上收獲很大。』

  『參與小衛星項目這兩年真是不斷學習的過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步一步走過來,感覺每一步都是新東西,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遠比讀書時停留在書本、卷紙上的收獲大得多。』

  『我們每個人負責一方面工作,開會討論時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有時候即使犯一些低級錯誤,老師也會耐心講解,告訴怎麼做。現在這顆星是在學習階段,如果能有機會參與以後的項目,我們要繼續做下去。』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