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5日訊 (李新美 記者 朱丹鈺) 2008年11月5日凌晨1時10分,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夜色格外秀美。夜幕深邃,像張開懷抱等待孩子回家的母親;繁星點點,恰似為孩子指引回家之路的明燈。發射塔架通體明亮,層層塔架的燈光與點點繁星相映成輝。哈工大『試驗衛星三號』試驗隊在崗參試人員已經出發,開始6小時倒計時的准備工作,開始了再次圓夢之旅。
點名、檢查資料、查驗物品,平靜而有序。10分鍾車程後,參試人員有序地進入到測發指揮大廳。整個測發指揮大廳燈火通明,雪白的牆壁上『組織指揮零失誤、試驗文書零疏漏、地面設備零故障、技術狀態零失控、測試操作零差錯、數據判斷零遺漏、試驗產品零疑點』的橫幅格外醒目,各崗位人員沈著地履行著職責。身穿潔白的標有『哈爾濱工業大學衛星所』標志試驗服的哈工大試驗隊員們,冷靜專注、嫻熟規范地進行著各項操作。除了指令聲的此起彼伏,大廳中靜謐得令人緊張。大廳正前方傲然挺立的火箭發射塔架環抱著『試驗衛星三號』整裝待發。
『各號注意,6小時准備!』
『明白!』
……
『各號注意,我是0號,2小時准備!』
『各號注意,我是0號,60分鍾准備!』
隨著發射場0號指揮員嘹亮的口令聲,發射、測控、通信等系統,嚴謹地按照預定程序緊張地忙碌著。每次口令聲後,大廳內都會隨即想起此起彼伏的各號回應聲,雖相互交叉,但『狀態正常』的回復,舒緩了現場人們因時間跳躍而緊張的心情。此時,時間不僅是數字的變化,而具有了更多的含義:緊張、興奮、期待、祝願……
天漸漸亮了,透過測發指揮大廳的玻璃窗,看到天空已經露出了淡淡的朝霞的顏色,映襯著略顯灰藍色的天空。晨曦中,發射塔架巍然屹立,靜靜地等候著。
……
『發射區人員請注意,30分鍾口令已下達,30分鍾撤離人員請撤離。』
隨著口令的下達,擁抱著火箭的工作平臺一層層張開手臂,白色的箭體在朝霞中巍峨矗立,箭身上鮮艷的五星紅旗在清晨的霞光中格外壯美。
『發射區人員請注意,15分鍾口令已下達,發射區所有人員請迅速撤離。』
『各號注意,我是0號,5分鍾准備!』
11月的酒泉正是收獲的季節,漫野的金黃驅散了人們心中的些許寒意,人們的緊張情緒也被即將到來的成功和喜悅衝淡。
『50秒、40秒、30秒、20秒!』
『 10、9、8、7……1。點火!起飛!』
2008年11月5日8時15分,『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噴薄而出的火焰與初昇的朝陽遙相輝映,映紅了發射中心的天空。由哈工大抓總研制的主要用於空間大氣環境探測新技術試驗的『試驗衛星三號』,在參研人員、校領導、校友、嘉賓的期待與祝福中,順利昇空。火箭帶著長長的火尾,沿著西南方向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滿載著哈工大人32個月的心血飛入了浩渺的太空。
測發指揮大廳燈火輝煌,大廳中的大屏幕上實時傳遞著經過計算機處理的火箭遙測參數、衛星運行狀態等各種數據;各崗位人員緊張有序地進行著各種操作;各測量站陸續傳來『跟蹤正常』的口令聲。
程序轉彎、一二級分離、整流罩分離、二級主機關機、二級游機關機……簡捷標准的報告聲,一次次激動著所有人的心。
當獲知發射圓滿成功的消息時,在場的所有人纔長長舒了一口氣,纔真正開開心心地笑了。他們用掌聲和擁抱表達著在過去的32個月中的所有付出,宣泄著在心頭壓抑過久的緊張情緒。現場所有的人更像欣賞藝術品一樣深情地注視著屏幕上一條條弧線、一個個數據,在他們的眼中這些弧線和數據是那樣的完美。
對於小衛星試驗隊的隊員們來說,『閑暇』早已是陌生的詞匯。他們還未來得及好好地放松心情,更沒有時間盡情地歡慶,發射75分鍾後,試驗隊繼續上路,奔赴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在那裡,他們將等待小衛星傳回進一步的好消息,等待小衛星的完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