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承載民族文化精神——訪中醫藥大學教授常存庫
2008-11-06 10:04:4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曲峰 朱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6日訊 中醫學為我們提出了一幅理解生命和疾病的圖景,我們就應該在這幅圖景中畫好每一筆理論和技術的細節。一個成熟的民族不能沒有自己的文化標志,否則就無法獨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醫學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成果,應該在現代土壤上開出燦爛的醫學理論之花,結出豐碩的醫學技術之果。

  說到中醫學,人們會想到這是一門養生和治病的技術。常存庫說,這種認識和理解不錯,但是內涵卻顯得狹隘了。中醫學還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中醫學的文化精神就是要求人們整體看世界,人是世界的一部分,不論人的正常生理還是異常的病理,都和外部世界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中醫學對任何疾病都強調從整體診斷和整體治療。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常存庫說,現代醫學其實在文化精神上存在著嚴重的缺憾。比如胃患有嚴重的疾病,可以通過外科徹底切除,從此永遠不再患胃病了。可是胃在生命活動中的作用也被取消了,病人因此終身患有消化不良;抗生素給人類帶來巨大福音,可是,殺菌的無選擇性殺死了與人共生的無辜菌群,破壞了細菌之間的正常制約平衡,使原本不致病的細菌變成了難以治療的致病菌,從而使人患上菌群失調癥;高血壓需要降壓治療,然而通過阻斷神經傳導卻不是理想的療法。因為神經纖維傳導神經衝動是正常的生理而不是病理環節,長期乾擾下去既會出現耐受而失效,又會引發另外的問題;癌癥切除手術,技術再高明也只是切除了結果,並沒有切除癌癥的原因,所以復發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現代藥物治病多只考慮局部環節的作用,它確實可以准確預見到治療效果,可是任何局部都不是孤立的,都和其他環節發生聯系,所以經常是對這一環節有效,卻對另一環節有害,這就是藥物不可避免的副作用。

  常存庫說,相比之下,雖然中醫學的理論不精確,技術顯得朴素,可是她的治療思想是正確和完美的。如果能實現醫學理論和技術上的創新,這樣的醫學思想就一定能帶來理想的醫療衛生效果。我們需要做的不應該僅僅是靜觀式地欣賞,而是需要積極地把這一思想推進到醫學理論的構建和醫學技術的創造過程中。

  人物介紹

  常存庫,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省重點學科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待遇專家。研究方向為醫學思想、理論與方法,曾任『十五』、『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國醫學史》主編,出版有《探尋思想軌跡》、《中醫學文化哲學研究》等著作,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曾獲得過『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三等獎』、省模范教師、省重大科技效益獎等獎勵和榮譽。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