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6日訊 年初以來,哈爾濱市阿城區相繼啟動了糖廠小區、松紡小區等一系列庭院環境綜合改造專項工程。目前,阿城區庭院環境改造建設工程已經進入收尾、驗收階段。各個小區環境華麗轉身,向著更美更適宜人居的方向發展,阿城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由此登上一個新臺階。
路平了景美了居民生活質量改善
改造前的萬米樓小區始建於1988年,距今已有20年的歷史,是阿城區建設較早的樓院之一。由於疏於管理,院內垃圾遍地,空氣難聞,車輛的碾壓使得院內的泥土地面坑坑窪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成為居民們的一致印象。
近日,記者來到改造後的萬米樓小區。這裡的居民享受著小區的整潔、安靜。他們告訴記者,原來這裡常常是泥和水,現在終於乾淨了。區裡拿出這麼多錢對小區進行改造,他們要把好環境保持下去。
在糖廠小區,記者看到,原本雜亂無章的小區如今變得規范有序,整個小區在深紅色步道板的襯托下顯得平坦整潔。小區內綠樹成蔭,花香蝶舞。居民們有的遛彎散步,有的聚在一起下象棋、打撲克,孩子們則快樂地玩耍著,一幅溫馨和諧的畫面展現在人們面前。65歲的退休乾部劉文輝大爺向記者介紹起小區環境發生的巨大變化。他說,自己1989年入住糖廠小區,這裡先後建起12棟樓,從他入住那天起,小區內就是土路,下一場大雨就滿院泥濘,想出個門都得尋思半天,老年人出行就更不方便。『現在好了,自從小區環境綜合改造後,我們再也不會有這種麻煩了,小區的路平了,花開了,環境變優美了。』他說。一批又老又破的庭院就這樣華麗轉身,老百姓也切實感受到生活質量的提高。
我參與我看護主人翁文明素質提昇
居民小區環境綜合改造,不僅改善了市民居住和出行環境,美化了城市形象,而且提昇著市民文明素質。
在庭院改造過程中,眾多阿城小區居民都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小區環境改造,並以各種方式維護小區環境。各個老年義務管護隊就是其中靚麗的身影。
據金都街道辦事處誠信社區老年義務管護隊負責人李冬瑩大娘介紹,自從小區庭院改造施工以來,老年管護隊的成員們不辭辛苦,協助施工隊看管庭院內停放的施工物資,同時現場監督工人施工,保證了庭院改造工程的質量。『在小區庭院改造結束後,我們管護隊又對小區環境進行義務管護,宣傳教育居民努力爭當文明市民,把亂貼亂畫和散播小廣告的行為堅決趕出小區,堅決同破壞小區環境的不文明行為作斗爭,共同營造美好的家園。』她說。有了『主人翁』的呵護,小區的美留住了,小區的環境更舒適了。
控成本保質量77個庭院舊貌換新顏
今年,阿城庭院環境改造建設工程共涉及阿城城區內的金都、金城、通城、捨利四個街道辦事處,在和平小區、誠信小區、松紡小區、糖廠小區、祥泰小區、車站小區等8個小區鋪開,共有77個庭院華麗轉身,改造總面積達10萬餘平方米,直接受益居民8810多戶,達2萬餘人。
據介紹,阿城區今年重點改造的是無硬化鋪裝、地面裸露的小區庭院。為把這項民生工程搞好,步道板等基本材料采取政府采購方式,既節約了成本,又保證了材料的質量。阿城區還責成建設局、城管局、房地局等相關行業管理部門盡職盡責履行好自己的管理監督職責,監督施工企業堅持高起點、高標准施工,全力以赴按期把小區環境改造任務完成好,給小區居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據悉,在下一步的小區庭院環境綜合改造中,阿城區將對原來已有硬鋪裝,但破損嚴重的無物業管理或棄管樓院進行分階段改造。此類小區庭院改造目標是達到新建小區標准,小區內將安裝路燈,小區綠化面積將增加,休閑娛樂場地將擴建。屆時,阿城百姓的家園將更美麗更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