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7日訊 在南崗區學府路附近有一個遠近聞名的哈達果品批發市場,果品價格比其他市場低很多,許多市民慕名驅車來這裡『集中采購』。但是,來過這兒的市民卻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水果價低秤裡找』,說的是這個市場的零售商販們存在著缺斤少兩問題。11月6日,根據市民提供的線索,記者與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計量檢定測試所聯合對該市場進行了暗訪和檢查,結果在業戶們使用的計量器具上發現了諸多問題。
消費者舉報:一箱葡萄少1公斤秤
據消費者王女士反映,11月1日下午,她與家人來到哈達果品批發市場303號精品廳,在8—9號攤床前挑選了一箱『玫瑰香葡萄』。據攤床女老板講,這箱葡萄重5.5公斤,批發價40元錢,每公斤平均價7.3元左右,比普通市場零售價每公斤便宜3元多。見王女士有些猶豫,女老板便將整箱的葡萄放在了秤上,王女士仔細一看,秤上顯示果真是5.5公斤。
王女士買了這箱葡萄後,又到了另外一家攤床,攤主見她買的這箱葡萄,開口就說:『你這箱葡萄買上當了,不信,你在我家秤上稱一稱。』王女士不信,但一看秤盤嚇了一跳,剛剛稱過的5.5公斤葡萄,在這裡變成了4.5公斤,整整少了一公斤。攤主告訴她,其實這箱葡萄就是4.5公斤重,但許多攤主為了吸引消費者,故意抬高整箱的重量,有的攤主還拿出事先准備好的『改裝秤』,讓消費者信以為真,這種缺斤少兩的伎倆在這裡很常見。
聽了這家攤主的話,王女士很氣憤,直接找到了8—9號攤主,沒等開口理論,攤主馬上決定退貨。王女士認為,消費者到批發市場買水果,圖的就是價格有所優惠,可攤主在秤上做文章,這種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必須遏制。
記者暗訪:私調計量秤克扣消費者
根據王女士提供的線索,昨天,記者與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計量檢定測試所的執法人員來到哈達果品批發市場精品廳進行了明察暗訪。
在303號廳2號攤床前,執法人員購買了一箱山竹,女攤主從貨架後面拿出一個度盤秤,稱這箱山竹大約10公斤重。一看秤的顯示,這箱山竹竟比攤主說的還重1.5公斤。執法人員一再要求攤主給夠秤,女攤主又拿出另外一個度盤秤,稱完重量後交給了記者。與此同時,記者在4號鑫年精品水果總匯購買了一個西瓜,經攤主稱重後為4.75公斤。
買完水果後,市計量檢定測試院的計量檢定人員對這兩家攤床的計量器具進行了檢測。2號攤主最先拿出來的度盤秤是一只家用式度盤秤(按照相關規定不允許在市場上使用),經檢測,這只家用度盤秤存在私調問題,6公斤重的砝碼在秤上顯示為7.5公斤,而攤主後拿出的秤與標准砝碼也略有差距,誤差為0.1/公斤。隨後,又對4號攤床的度盤秤進行了檢測,發現記者買的西瓜放在標准砝碼上實重為4.4公斤,比攤主稱的少0.35公斤,攤主存在缺斤少兩行為。
執法人員:計量器具多沒有計量檢定
隨後,記者與執法人員對該市場303號廳的業戶計量器具進行了抽樣檢查。在20號張氏果品批發攤床,攤主使用的電子秤計量單位為市斤(按規定應為公斤),屬於非法使用計量單位;在18號廣鑫果業的櫃臺前,執法人員發現攤主使用的是越南生產的進口秤,但該攤主無法提供秤的生產許可證和檢定報告,檢測顯示,10公斤(10000克)的標准砝碼放在該秤上顯示的重量為10.4公斤(10400克);在10號精品水果行,執法人員檢測其計量器具,與標准砝碼同樣存在誤差。
在檢查中執法人員發現,在這個果品批發市場中,業戶使用的計量器具五花八門,但大多沒有經過技術監督部門的檢定,就直接投入使用。而在該市場中,執法人員也沒看到公平秤。對此,哈達市場果品部經理解釋道,該公司管理人員曾多次督促各攤床業戶到指定部門檢定計量器具,可業戶們並未按照規定執行。公司也曾多次在市場中設立公平秤,可由於人員流動性大,公平秤經常遭到破壞,導致公平秤只能放在安全地方妥善保管。
管理人員:計量檢定進市場困難重重
據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計量處處長辛立敏介紹,長期以來,哈爾濱市各級農貿市場和流動攤床都是計量檢測的『盲區』,計量檢測人員曾多次嘗試將這類市場納入正規檢測范圍之內,但經常遭到經營者和管理者的阻撓。今年4月,國家質檢總局在各地開展了『關注民生、計量惠民』專項行動,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誠信計量進市場』,明確指出在省會城市等地的集貿市場推廣在用衡器『四統一』管理,徹底扭轉集貿市場在用衡器來源復雜、易於作弊、不便管理的局面。但是,該項工作在哈市開展以來,僅有幾家農貿市場接受了計量檢定,多數農貿市場和自由市場的管理者存在對計量檢定認識不足,計量誠信意識薄弱的問題,使計量檢定進市場困難重重。
哈達農副產品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檢查後表示,將統一核定業戶的計量器具,進行統一檢定,還消費者一個清新的購物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