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新醫改"方案征求意見期結束—醫改惠民訪談錄(上)
2008-11-14 10:54:1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兆宏 朱彤 韓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4日訊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牽動著千萬人的視線。

  10月14日,《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官方網站顯示,人們就醫療服務機構的性質、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醫藥分開以及其他政策的具體落實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合理分布醫療資源、完善醫療服務體系是解決群眾看病難的重要內容;建立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老百姓看病貴的問題就能有所緩解;強化了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讓醫務人員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治病救人、提高業務上來,更多地考慮患者的利益,醫患關系將得到緩解。這些都是新醫改中廣受關注的焦點。

  11月14日,『新醫改』方案征求意見期將結束。醫改最本質的要求是緩解看病就醫難,逐步縮小由於經濟發展所造成的醫療服務在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區的差距。記者就此采訪了一些有代表性醫院的院長,旨在通過這樣的對話,探索我省醫療惠民之路的目標更長遠、步伐更踏實。

  醫改近期 五項目標

  第一是對人民群眾的醫療保障做到應保盡保。

  第二是要建立國家的基本藥物制度。

  第三是要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能力。

  第四是逐步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

  第五是啟動公立醫院改革。

  話題一:

  公立醫院改革

  受訪人:李寶春省醫院院長

  焦點

  醫療服務以公立為主還是市場化?

  意見稿中明確了堅持公立醫院為主,並在此基礎上『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適度降低公立醫療機構比重。

  多年來,我國公立醫院如何改革一直是一道難題。日前,結合《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的公布,記者就如何在探索公立醫院改革方面取得突破這一話題,采訪了省醫院院長李寶春。

  李寶春告訴記者,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給公立醫院帶來了機遇。他說,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不足,一直是公立醫院不能很好實現公益性的主要原因。大部分醫院的運轉和發展主要靠醫療收入和少量其它性收入,逐利性明顯,公益性被淡化。這次醫改方案提出,公立醫院改革在方向上必須遵循公益性質和社會效益原則,強調政府加大投入,會給公立醫院緩解一定的資金壓力,同時也為醫院發展和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提供了必要條件。

  李寶春對公立醫院改革充滿信心,他說,隨著醫改的深入,三級醫院自身的醫療市場份額可能逐漸縮小,資源利用率下降、收入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大型公立醫院如何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理清發展思路,重新確立自己的服務功能和定位,明確發展目標是非常重要的。今後政府將從嚴控制公立醫院建設規模和發展速度,控制醫院購置大型醫療設備,嚴格醫院高新技術准入,抑制醫療范圍的擴張。大型公立醫院利用高端設備和高新診療技術拉動醫院經濟收入、提高醫院競爭力的願望將大打折扣。在這種情況下,醫院要適時調整自己的發展戰略和經營管理模式,逐步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談到在改革中如何加強醫院管理時,他說,改革不會一蹴而就,在社會轉型和經濟轉軌時期,公立醫院在現有條件下,如何加強人纔培養和學科建設,如何建立和規范醫院運行機制,改革人事和分配制度,實施科學有效的績效考核和激勵制度,在保證醫療服務質量和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調動醫院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維護醫院的公益性質,保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同步提昇,也是每一位醫院管理者不能回避的問題。

  李寶春說,雖然新醫改方案明確提出了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整體框架,但對於公立醫院從哪些方面改、怎樣改還沒有明確規定。深化公立醫院的改革將嘗試多種形式,探索多種路徑。他表示,在期待著國家盡快出臺可操作性強的實施方案的同時,我們不能坐等觀望,省醫院將結合醫院實際,發揮建院久、規模大、醫療資源豐富、人纔梯隊合理的優勢,用科學發展觀統領醫院改革發展全局。要強化內涵建設,改善和調整結構布局和服務能力,尤其要從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最直接、最現實、最緊迫的問題入手,讓百姓在醫療改革中充分得到實惠。

 

  謀劃醫療惠民滿意答卷

  省衛生廳廳長李斌談醫改意見征集

  當前,醫改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熱點,群眾對即將實施的醫改充滿了期待。省衛生廳廳長李斌說,如何為國家醫改征集意見、建議,如何按照國家醫改方針謀劃我省實施方案,這一系列問題對衛生官兒來講是個大考。省衛生廳作為職能部門,對推進即將實施的醫改做了大量全面、細致的前期准備工作。

  5個調研組征求醫改思路

  今年7月、8月、10月,省衛生廳分別召開了市地衛生局長、二級以上醫院院長以及農村、社區、公共衛生等多層次、多方面的衛生改革與發展論壇,探討我省醫改思路。10月14日,國家《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發後,衛生廳組成了5個調研組深入各市地,對各層次、各類型的醫療衛生機構廣泛調研征求意見,初步理清了我省下步醫改思路,待國家醫改意見及方案正式下發後,予以修改、補充、調整、完善後,指導全省推進醫改。

  5個城市試點探索醫改經驗

  結合我省實際,按照黨的十七大精神,分別在哈爾濱、牡丹江、大慶、七臺河、雞西等5市分別建立了功能示范區,對解決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新型農村醫療合作制度及醫療衛生全面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問題進行了摸索。目前,這5個功能示范區得到了5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工作已全面推開,效果已經顯現,待經驗進一步成熟後,在下步醫改中全面推進。省衛生廳組織人員對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全面情況進行了調查摸底,現已對全省各種體制、各種所有制醫療、衛生機構有了總體掌握,為推進醫改做了准備。

  4縣開展農村衛生發展項目

  從今年11月份起,我省將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和英國贈款共435萬美元,在甘南、林口、富錦、林甸等4個縣開展農村衛生發展項目,探索和解決農村衛生事業發展方向性和思路性問題,旨在加強農村健康保障制度建設促進公平性,改善衛生服務供應系統,提高衛生服務質量,加強公共衛生服務,形成農民享有核心公共衛生服務的創新機制,加強部門協調,建立跨部門的農村衛生改革試點協調、評估和推廣機制。


 

  話題二:企業醫院改革

  受訪人:張曉友大慶油田總醫院院長

  焦點

  醫藥如何分開?

  公立醫療機構『醫藥不分』『以藥養醫』是造成看病貴的主要原因,醫藥分開也是意見稿中改革的指導思想。但什麼是醫藥分開,如何實現醫藥分開?

  如何准確理解和把握醫改精神,作為佔據醫療市場主體地位的公立企業醫院,關鍵是要把握好公立企業醫院的發展定位,理清醫院發展的思路。

  張曉友認為,『以藥養醫、以藥養院』是當前很多醫院存在的現實問題,也是醫改要解決的目標之一。近年來,無論是政府醫院還是企業醫院,上級下撥的醫療經費逐年遞減,一些小型醫院生存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醫護人員的薪酬也難以保證。這種情況下,醫院主要靠臨床檢查和醫藥費用來維持運轉,而一些道德素質差的醫護人員,也偷偷與藥商勾結,從中吃回扣、拿提成。更有甚者,向患者索要紅包,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因此,醫院應倡導政府和企業增加經費扶持,以盡快扭轉這種現狀,同時,開展專項治理,加強對醫藥管理和醫生違規行為的監督,從體制上、機制上遏制不正之風,保障患者利益不受損害。

  張曉友說,新的醫療體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讓醫療衛生機構,特別是公立的醫療衛生機構能夠從市場經濟的羈絆中走出來,恢復其應有的公益性——這是醫院最基本的職責,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在這一點上,不論是企業醫院、政府醫院還是社區或各類衛生保健機構,其利益都要以普惠百姓為落腳點,都要把履行公益職能,落實社會責任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實現三個轉變

  張曉友說,醫療體制改革,首先是觀念上的改革,醫院領導者必須轉變舊有的思想觀念,找准醫院自身的定位,身體力行地作改革的推動者、實踐者。

  轉變一由『方便醫療』向『方便病人』觀念轉變

  由於傳統的『醫家至上』觀念作祟,醫院易忽視病人的細節需求,埋下醫患矛盾的導火索。各級醫院院長都要把患者的利益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來考慮,持續地、科學地、全面地對醫療服務流程進行優化,從而構建起和諧舒暢的醫患關系。在這方面,大慶油田總醫院進行了一些嘗試,比如通過優化門診藥局流程,實現了『藥等人』,使患者切身體會到了診療的便捷;通過提倡『錯峰醫療』,將專家門診『一分為二』,極大地緩解了門診診療壓力。

  轉變二由單純追求經濟效益向『服務換效益』觀念轉變

  醫院必須要樹立起『以服務換效益』的思想,不以盈利為目的,靠『薄利多銷』贏得群眾,不把醫院資金的缺口『轉嫁』給患者,真正解決百姓的看病就醫問題。特別是要做到不靠高價藥創收,不與同行拼設備、不給開單檢查的醫生提成,在患者心中真正樹立起醫院良好的形象,以此來感動患者、吸引患者,從而促進工作量的持續提高,增加醫院的整體醫療收入。

  轉變三由患者『自選醫院』向『分級診療』轉變

  當前,各地的醫療狀況總體上是大型醫院內患者人滿為患,中小醫院相對冷清,社區服務勉強維持。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缺乏一個科學合理的分級診療機制,無論大病和小病的患者都能進三級醫院診療,使資深的專家也感到疲於應付,診療水平受到影響。同時,小醫院和社區醫生因『吃不飽』,也制約了自身的發展。因此,應完善轉診機制,明確社區和中小醫院的疾病收治范圍,上級醫院只負責接收有危重病史、急診和下級轉診來的患者,從而形成科學、規范的分級運行機制,在方便患者的同時,為中小醫院和社區的健康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