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市區形成多個環島路段 轉盤道轉"暈"司機
2008-11-19 09:09:45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張琳 記者劉繼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9日訊 18日,生活報《信號燈『上崗』李范五轉盤道不堵了》一文見報後,很多市民反映,哈爾濱市其他轉盤道也應該進行科學規劃,采取相應措施解決堵車現象。

  隨著近年來機動車數量的驟增,堵車已經成為哈爾濱市亟待解決的一大問題。受地理環境影響,市區歷史形成多個環島交通路段,同時二環橋橋下圍繞橋墩修建的多個環島路也給市區交通帶來了不小的通行壓力。改善哈爾濱市經常堵車的現狀,先解決環島交通帶來的巨大交通壓力已成為當務之急。

  司機都不願走轉盤道

  哈爾濱市經常堵車的路段,主要集中在李范五花園轉盤道、霽虹橋轉盤道、博物館轉盤道、鴻翔路轉盤道、公濱路與紅旗大街轉盤道、新陽路與康安路轉盤道、和興路與大直街轉盤道、中山路與公濱路轉盤道、南直路與公濱路轉盤道等幾大環島交通路段。而通過科學的交通規劃和增設信號燈,個別堵車較為嚴重的環島交通路段已經明顯好轉,並提高了環島周邊路段的通行能力,可一些尚未采取措施的待整改環島仍舊困擾著市民出行,讓很多行駛到此的車主望而卻步。

  讓新手駕駛員頭疼的是經過哈爾濱市市區的轉盤道,而讓大多司機頭疼的卻是經過轉盤道就堵車。因此,無論駕駛技術如何,轉盤道都成了哈爾濱市司機們的『眼中釘』。

  哈爾濱市出租車駕駛員秦玉斌對記者說,平時拉運乘客時,一聽說要路過李范五花園,他都會勸說盡量繞行,原因就是怕堵車耽誤時間,但很多乘客不理解,認為司機是在繞道。這也導致了司機與乘客經常因為通過這條路而發生不愉快。

  剛剛學會開車的市民楊雪說,由於她駕駛技術不太好,平時開車最怕的就是經過轉盤道。因為轉盤道的車輛有進有出,車開進去就很難出來,甚至有時等了很久根本就開不進轉盤道。而且她遇到的很多刮碰事故也都是發生在轉盤道,所以現在她寧願多繞道,也不願意經過有轉盤道的地方。原因很簡單,一怕出事二怕堵車。

  『公濱路和紅旗大街轉盤道每天早晚高峰期經常堵車,有時下班在轉盤道一堵就是一個小時,很多人乾脆步行回家都不開車了。』提起轉盤道交通,家住紅旗大街附近的李先生無奈地說。

  過個環島耗時6分鍾

  18日7時許,記者駕車行至南崗區鴻翔路和長江路交口的轉盤道,在距離轉盤道幾百米的路面上,已排起了准備進入轉盤道的車流。記者跟隨車流從龍塔方向進入省交警總隊門前,共耗時6分鍾。而低速行駛幾公裡的平直路面,也頂多耗費5分鍾時間。

  7時28分,記者又駕車來到公濱路與紅旗大街轉盤道,由於在靠近紅旗大街一出口有兩臺轎車發生刮蹭事故,雖然車輛都移到了轉盤道路邊,但還是造成了該路段行車十分艱難。記者從該環島駕車轉了一圈以後,又從同方向駛出轉盤道一共耗時5分鍾。

  8時05分,記者又來到南崗區和興路與西大直街交口的轉盤道,與其他轉盤道一樣,這裡的車流十分緩慢。其中一名駕駛黃色尼桑轎車的女子竟將車停在了轉盤道中間,一點一點地向前挪動,而且坐在副駕駛上的女子也幫助司機向車外左顧右看,生怕刮碰到爭搶而過的車輛。在此轉盤道,記者耗時3分鍾纔轉了一圈駛離環島。

  9時許,由於過了交通高峰期,路上的車流變得順暢許多,但是記者經過博物館轉盤道、哈工大門前轉盤道等環島路段時,仍出現車行緩慢的狀況,通行並不順暢。而午後持續的降雪過後,17時左右,哈爾濱市不僅路面交通受到影響,環島交通路段更是出現了大堵車現象。

  環島緣何成了交通『絆腳石』

  受地理環境和以往的城建影響,哈爾濱市市區歷史形成多個環島交通路段,但這些本該用來疏導交通的環島,卻隨著車流量的增大變成了一個個堵車點。另外,後期二環橋建成投入使用,橋下圍繞橋墩修建的多個環島路也都給市區交通帶來了不小的通行壓力。

  據了解,轉盤道在車流量較小的情況下,可以有效地緩解多路口相交的車流,並有效地將這些車輛旋轉分散到各個路口駛出。可目前哈爾濱市機動車數量以每天200輛的速度不斷增加,哈爾濱市各主要街道交通都處於飽和狀態,環島交通更是成了疏導交通的絆腳石。因此解決環島交通擁堵,便成為緩解哈爾濱市整體交通壓力的關鍵。

  哈爾濱市交警支隊秩序處副處長李曉東介紹說,目前哈爾濱市主要路段的環島有十餘處,這些環島有歷史形成的平面交叉環島,也有後期修路建成的環島。而有的環島是可以拆除的,例如已經拆除的省政府環島、宣化街與文昌街環島、紅旗大街與長江路環島,這些都是以往堵車較為嚴重的轉盤道,現在成為環島改造的成功經驗。但像二環橋沿線橋下的環島,都是圍繞橋墩所建成的,所以無法拆除,只能靠采取相應措施來緩解堵車。

  據了解,目前,采取信號燈科學管控的環島有霽虹橋轉盤道、李范五花園轉盤道和康安路轉盤道三處,其中康安路轉盤道采用的是臨時信號燈,正在進一步科學調研該路口的交通流量變化。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