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醫藥分開不是唯一途徑—醫改惠民訪談錄(下)
2008-11-19 16:30:3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兆宏 朱彤 韓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9日訊 『收支兩條線』有利有弊

  受訪人:王樹卿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

  『收支兩條線』是針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其收入全部上繳政府,支出全部由政府下撥,收支兩條線互不交叉,可以徹底切斷非營利性醫療機構與其營業性收入的利益聯系,令『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名副其實。但『收支兩條線』給衛生事業帶來益處的同時也帶來許多弊端。

  益處顯而易見:1.采購成本下降。2.避免醫療機構的國有資產流失。3.『收支兩條線』有利於資產保值。4.有利於醫療公共資源的集中調配和重大項目投入。5.『收支兩條線』是防止商業賄賂的武器之一。

  弊端暴露無疑:1.資金的上解容易、下解難,導致醫療機構的經營和管理效率下降。2.收支的基金一旦管理和調配不好,則導致醫療資源整體的閑置和浪費。3.集中采購組織(即GPO)將很容易形成藥品和耗材生產商、一級代理商和政府直接交易,基於醫療市場化格局產生的藥品經營企業、藥批、『藥老鼠』或『藥蟲子』將很難生存或出現危機,這是由體制調整造成的。4.醫療機構地域經濟、用藥結構、醫療水平的需求差異性和特色將被整齊劃一的供給制替代,政府很難兼顧全國的不平衡狀況。5.大批量的仿制藥公司、醫療科技公司、醫療機構衍生的合作關系、針對省市屬醫療機構的低水平醫療服務機構將逐漸消失。6.醫療服務公司提供服務廣泛性與基層醫療機構缺乏服務采購權的矛盾。7.導致外資醫藥市場在中國擴大、國有大型醫療集團形成、大型醫療服務集團產生以及相關大型企業集團產生,給大型醫療機構服務的中小型醫療科技企業將很難生存。

  值得關注的是,『收支兩條線』極可能讓醫護人員缺乏積極性重新回到計劃經濟時代。『收支兩條線』違背了管辦分離原則,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調動醫院積極性的問題。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問題,應借鑒公務員的管理辦法,強化社會和患者的監督制約。

  『收支兩條線』一直被人們看做是解決公立醫院公益性淡化的有效舉措,但極有可能讓醫護人員缺乏積極性

  盡快理順醫療服務價格

  受訪人:曹書傑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院長

  目前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價格和市場價格極不對稱,醫院存在采購非公立化,服務收費公立化的矛盾

  這次醫改的一個亮點是從醫療衛生本身的規律出發,強調『公益性』,同時正視政府的責任,強調政府主導,旨在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我認為還必須解決公立醫院堅持公益性的問題,該問題的解決要點是應加大政府投入,強化政府在公立醫院管理中的責任,並盡快理順醫療服務價格。

  有數據顯示,在現行體制下,公立醫院維持運轉主要依靠醫療收入、藥品收入和財政補貼,目前政府每年投入約佔公立醫院經費的15%,而有些三級甲等醫院政府對其補貼的部分僅有3%,剩下的支出全要靠醫院自籌解決。因此,醫院為了生存和發展,必然會存在一些『趨利』行為,各科室的業務收入成為醫院績效管理考核的重要標准,醫院在注重社會效益的同時不得不講求經濟效益,從而導致醫院『公益性』的弱化。根據我國目前的國力,只要做到一個鄉有一個衛生院,一個縣有一個二級醫院,一座城市有一家或幾家大型醫院被定位為公立醫院,真正采取政府辦院,就能夠很好地完成政府對人民群眾生命健康負責的使命。需要強調的是,定位為公立醫院的醫療機構,政府必須要加大對其投入和責任管理力度,這樣,醫院管理者就再也不用為自籌資金而煞費苦心,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抓隊伍建設、提高診療水平、怎樣更好地使廣大患者少花錢看好病上,更多地去考慮患者利益,這樣,醫患關系也就和諧了。

  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應理順醫療服務價格。目前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價格和市場價格極不對稱,醫院存在采購非公立化,服務收費公立化的矛盾。醫院在醫用耗材、後勤物資、醫療設備的采購上完全是按照市場價格,而購入醫院後,在為患者使用上又必須按低於成本的非贏利性醫院定價,同時,政府定價該下調的執行得很快,該上調的由於得不到百姓認可又很難達到保證,由此形成了高成本的醫療運營,低廉收費的不均衡狀況。政府應出臺合理的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標准,需要政府承擔的部分由政府承擔,在完善醫院補償機制的基礎上對醫療服務價格結構進一步理順,進行合理調整。

  我們應采取有針對性的有利措施,加強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和責任,盡快理順醫療服務價格,並把它作為醫改的近期目標著力解決,這樣纔能真正達到醫改的目的,使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盡快解決。

『醫藥分開』問題仍是一個極具爭議的話題,先分析一下醫藥分開對醫院的影響。首先,醫藥分開後,藥學人員的職能得不到充分發揮,醫院將失去臨床藥學的陣地;醫藥分開後,藥品帶來的收入不復存在,醫院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受到極大的影響;醫藥分開後,會對藥品質量、合理用藥及用藥安全帶來影響。因此可以說,『醫藥分開』並不是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唯一路徑。

  

  醫藥分開不是唯一途徑

  受訪人:顧長虹牡丹江紅旗醫院院長

  醫藥分開應該有統一的政策框架和行業標准,但不應該有統一的實施方案,開展醫藥分開試點工作應區別對待

  醫藥分開的目的就是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而『醫藥分開』的實施必須依賴於相關制度、輔助措施的到位,這勢必要求國家再出臺相關的制度、法規來保障,這仍是一項耗時耗力又繁瑣復雜的工程。

  醫藥分開不是減少醫療費用的『靈丹妙藥』,因為往往由於醫藥分開的結果存在漏洞,而對醫患雙方的行為並沒有產生實質性的影響,還有大刀闊斧的改革成功了,但並不一定緩解醫療費用增加的步伐。那麼是否可以通過解決藥品價格虛高和過度服務來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呢?

  藥品價格虛高的原因一是中間環節的存在;二是藥廠太多,藥品重復生產及由此產生的商業競爭;三是存在藥品審批把關不嚴,品種、劑型過多,商品名過濫的現象。解決辦法就是改革藥品供應體系,取消過多中間環節,實行藥品定點生產,定點配送,建立統一的藥品采購供應管理系統,建立醫院、配送中心、廠家三位一體的藥品流通新格局。破除藥廠低水平建設,變規模化、效益化生產。嚴格藥品審批程序,這不僅可以實現真正的降價,而且可以杜絕高額回扣等藥品黑幕存在的空間。同時要采用適宜的政策保證廉價基本藥物的生產流通,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及基本用藥目錄。

  所以,中國的醫藥分開應該有統一的政策框架和行業標准,但不應該有統一的實施方案,開展醫藥分開試點工作,一定要統籌規劃,區別對待。

  相關鏈接

  發改委稱:九成人看好新醫改

  10月14日,《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截至11月14日16時,超過90%的群眾給予了積極的評價和建議,期待醫改能夠盡快出臺有效的配套文件和落實措施。

  問題集中在看病難看病貴

  國家發改委在10月14日開始在其網站上公布醫改方案征集意見稿,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共征集意見建議32000餘條。

  新醫改能否解決長期以來『看病難、看病貴』等難題,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主要集中反映在:醫療保障制度能否解決『看病貴』沈?;基本藥物制度能否治療藥價『高燒』;基層服務能否為『看病難』解懮;何時能夠實現異地醫保全聯網等幾個方面。

  醫、藥能否分開是癥結

  據了解,目前,我國80%的藥品銷售份額被醫療機構所壟斷,社會藥品零售企業只佔整個份額的20%。由於醫藥不分,以藥養醫成為藥價虛高的根源。同時,醫療機構還壟斷了公費醫療以及醫保定點的資格,進一步制約了消費者的選擇權、強化了醫療機構特別是公立醫院在藥品零售中的壟斷地位,老百姓看病貴在所難免。有藥品零售企業相關人士表示,新醫改方案的推行能夠給藥品零售企業一個發展方向。據了解,醫療機構改革的重點包括三大方面,即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產權制度改革。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