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七臺河城鄉環境治理抓根本求實效 拆除56所違規建築
2008-11-21 10:55:21 來源:東北網  作者:孫曉梅 王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0日訊 『水庫北岸的56所違法建築真的全拆了,這下咱真的能喝上放心水了!』『咱離國家級園林城市又近一步了!』11月的七臺河市,中心區廣大乾部群眾額首相慶,隨著市委、市政府治理桃山水庫飲用水污染源戰役的告捷,這個市抓城鄉環境治理、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年初以來,七臺河市圍繞『發展循環經濟、建設龍江強市』的戰略目標,紮實開展了城鄉環境治理年活動。市委、市政府認識到,要抓好環境治理,不能擺架子、走過場,要抓根本、務實效,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需要解決的民生問題,纔能得到群眾的支持。而桃山水庫北岸因歷史原因形成的56所違法非工業建築對全市57萬人的飲用水可能造成的污染問題,正是全市人民翹首期盼解決的問題。但是,56所違法非工業建築形成時間久遠,涉及很多復雜問題,要拆除特別是在短時間內拆除,市委、市政府面臨一次嚴峻的挑戰,一些群眾也發出了質疑的聲音。

  保護水源 市委市政府斬釘截鐵

  『要下最大決心、花最大功夫、盡最大努力,不惜一切代價,堅決拆除桃山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非工業建築,讓全市人民喝上乾淨、放心的水。』市委書記杜吉明和態度擲地有聲,表明了市委、市政府治理桃山水庫飲用水源的決心,也給了全市百姓一個鐵的承諾。7月4日,召開了市委常委(擴大)會議,成立了由一名副市長任總指揮、市委秘書長任副總指揮的桃山水庫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非工業建築拆除工作指揮部,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行政執法局,並組成了七個工作推進組,制定了《桃山水庫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非工業建築拆除工作實施方案》。嚴格按照誰管理、誰批准、誰負責的原則,依法拆除桃山水庫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的非工業建築。7月8日,市委、市政府發出通告,要求凡在桃山水庫北岸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的非工業建築要在8月7日前自行拆除,逾期將由政府實行強制拆除。當天下午,投資300多萬元、建於2006年、佔地482平方米的鹿山優質煤有限責任公司接待中心率先自行拆除,由此,桃山水庫北岸違法非工業建築拆除工作大張旗鼓地展開,許多水庫北岸非工業建築的戶主看到市委、市政府所下的決心,也都意識到保護水源地的重要性,先後無條件地自行拆除房屋。


 

  盡職盡責 各級領導坐鎮一線

  市委書記杜吉明,市委副書記、市長曲志深等市領導非常關注水庫北岸非工業建築拆除工作,多次到現場查看、督促拆除工作,遇到問題及時解決。在拆除現場,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拆除指揮部總指揮朱凱傑和副總指揮張建偉的身影。他們親歷親為,踐行著『拆除一片違建、修養一潭清水、還給一片綠野、造福一方人民』的承諾。市領導們還多次深入到果農家中,了解果農的實際困難和要求,積極地做果農的思想工作,將農戶的思想引導到市委、市政府的決策上來,將矛盾和問題化解在基層。大多數果農在此感召下主動拆除了房屋。七八月份連續的陰雨天給拆除工作帶來了不便,但拆除工作沒有耽誤一天,市領導們更是輾轉於泥濘的水庫北岸。市行政執法局、市公安局、市國土資源局等相關部門的領導也都坐鎮現場,隨時解決難題。通力配合 相關部門各盡其責

  由於桃山水庫北岸的非工業建築分布廣,為了避免各部門對相關工作『視而不見、見而不查、查而不實』的現象,指揮部有針對性地進行了細致、科學的分工。

  市行政執法局安排執法人員對桃山水庫北岸50戶的56所房屋分別張貼了市政府頒布的拆除公告。協同省桃山水庫管理處、勃利種畜場、七煤集團水庫管理處,積極做戶主的思想工作和穩定工作,並到現場督管拆除。4個月中,執法局的執法人員每天天剛蒙蒙亮就已在去北岸的路上了,返回時已是華燈初上。執法人員蔡群義在這4個月裡,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就連『十一』長假都是在水庫北岸過的。

  市行政執法局、市公安局特警支隊、市公證處、市急救中心聯合出動大型鉤機、鏟車、拖車及執法人員,對不能自行拆除和暴力抗法的釘子戶實施了強制拆除,共強制拆除了12戶21所房屋。

  英明決策 民心工程得民心

  桃山水庫北岸56所違法非工業建築的全部拆除,在市民中引起強烈反響。

  市級離退休老乾部劉鳳斌到桃山水庫北岸親眼目睹了拆除情況後,說:『透過那些被拆除的豪華建築,進一步看到了市委、市政府關注民生、關心百姓利益的決心。水庫是全市人民的「大水缸」,治理水庫就是為子孫後代造福。』市衛生局乾部劉友說,桃山水庫是市區居民生活用水的唯一水源,它和我們千家萬戶的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市委、市政府下決心徹底治理,讓我們感受到新一屆市委和政府是為群眾利益高度負責的市委和政府。

  家住太白小區的沈淑芳女士說,大刀闊斧地治理桃山水庫飲用水源地,是市委、市政府落實科學發展觀,關注民生、體恤民情的具體體現,我們期待著山更綠、水更清的那天。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