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5日訊 燃油稅開征究竟能給百姓帶來哪些實惠,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部門負責人。同時,黑龍江省最大的民營石油公司董事長也對百姓關心的征稅前後利弊進行了解析。
燃油稅比養路費合理
通俗地說,燃油稅制實質上是將養路費『捆綁』到油價上,將每輛汽車要交的養路費轉換成燃油稅,體現了『多用多繳,少用少繳』的公平原則。而現有的養路費繳納機制是,有人買了車以後放在家裡不開,同樣要繳納養路費。
如果開征燃油稅,對百姓開車加油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黑龍江龍慶石油公司董事長劉立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開征燃油稅之後,國內石油價格與世界油價同步,這樣成品油的價格將隨國際油價波動。拿93號汽油來說,目前哈市價格為5.96元/昇,如果按照實施燃油稅後的國際接軌油價,現在就應該在5元/昇以內。現在我國的成品油價格是政府定價,沒有與國際油價接軌。
燃油稅將打破行業壟斷
據介紹,我國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石油集團煉制的原油大部分依靠進口,由於中國成品油價格還沒有和國際油價接軌,這樣形成了『倒掛』現象。為了穩定市場,每年兩大石油集團都要向政府伸手要『補貼』。劉立柱說,由於石油行業的壟斷,我國石油市場經常出現高價進油低價售出的局面,甚至個別地區因此出現了油荒的現象。受壟斷影響,民營加油站或石油公司也逐步被兩大國有集團收購、吞並。在缺乏競爭的石油市場中,百姓面臨的油價無法和國際油價接軌,無論國際油價上調還是下調,我國的成品油價格只能一漲再漲。
劉立柱無奈地說,在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國有集團的壟斷下,民營石油公司的經營一直是舉步維艱。據介紹,1991年劉立柱創辦經營了第一個加油站,2000年經國家經貿委批准申辦了屬於自己的石油公司和下屬15個加油站。從2002年開始,民營石油企業就一直處於賠錢的狀態,那時候的成品油就是賣得少賠得少,企業不得不選擇了『休眠』,以降低損失。由於體制障礙存在不公平,全國民營石油企業在發展中陷入了困境,造成了嚴重損失。
開征燃油稅將改變這一市場壟斷局面,讓更多的民營石油企業和地方煉油廠復活,為地方經濟爭取更大的效益。因為開征燃油稅後,我國將與國際石油市場接軌,很多國外石油企業將陸續進入中國,各大石油企業將會爭搶民營石油企業,共同形成戰略伙伴。目前,很多處於停產狀態的石油企業和煉油廠都開始『招兵買馬』,准備重整旗鼓、大乾一番。
開征燃油稅市民有顧慮
在采訪中,一些市民對開征燃油稅心存顧慮。市民呂先生說,他平時業務非常繁忙,大多數時間都要駕車跑來跑去,現在每月跑3000公裡左右,只需交100元的養路費,可開征燃油稅後,他這樣頻繁地駕車出行就不劃算了。他粗略地估算了一下,他跑百餘公裡就相當每月100元的養路費了,再多跑就要多花錢了。
采訪中,李先生也對開征燃油稅有些自己的想法。他認為國內油價與國際接軌後,國際油價很不穩定,如果漲得非常高,市民一樣要承受高額的國際油價外帶燃油稅,這樣油價就等於增加了一定的風險性,讓市民總是算著賬去加油,非常麻煩。
在銀行工作的陳女士則非常贊同燃油稅的征收。因為她每天只是上下班開車,而且單位離家的距離很近,車一個月也就跑幾十公裡,這樣的使用率要定期交養路費和其他費用,有點不太合理。
另一方面,市民關心最多的就是燃油稅的稅率會是多少。目前,世界各國燃油稅稅率差別較大,美國為30%,日本為120%,德國達260%。業內人士分析,成品油定價機制肯定不會一步到位,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考慮到國情,不宜將稅率定得過高。燃油稅代替養路費,不是提高效率,更多的應考慮公平。劉立柱分析說,我國燃油稅在30~50%是比較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