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7日訊 『11·15』特大交通事故案件中的一位乘客,當天出發前在南崗客運站的售票窗口購買一張車票後,又花2元錢購買了一份由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承保的《道路旅客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售票員沒有要求他出示身份證,車票和保單上也沒留下他的名字,只有座位號。車禍發生後,待他睜眼時已在醫院,票據和保單都在車禍中丟失。他打電話到保險公司申請理賠時,因提供不出證據,無法確認他是否投保。
受傷乘客 噩夢醒來保單丟失
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哈爾濱市香坊支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網絡系統顯示,『11·15』特大交通事故發生前,有35名乘客在南崗客運站售票窗口隨車票購買了一份保險,事故車輛實際承載59名乘客。
這35份保險在保險公司的網絡系統裡能夠顯示出車次、發車時間和座位號,沒有旅客姓名。目前,該公司已開始接受投保乘客理賠,投保乘客或家屬可攜帶車票、保單及相應材料辦理。
客運系統 每天數萬無名記錄
據業內人士透露,保單不能顯示姓名與車票沒有使用實名制有直接的關系。我國航空運輸售票早已推行實名制,而隨同飛機票售出的保險也可以查找到旅客的姓名。一旦飛機失事,旅客的投保情況一查便知。
記者了解到,目前哈爾濱市客運站、火車站購買車票,均沒有使用實名制。多數情況下,保險和車票是捆綁銷售的,因此保單上也不會顯示旅客姓名,且只有少數保險公司的保單能夠顯示座位號。也就是說,每天從公路、火車站出發的數萬名旅客所購票據,在客運、保險部門的網絡系統裡,都是無名記錄。
保險業內人士稱,火車、客車一旦發生交通事故,特別是大事故,票據保單很容易丟失。如果投保人死亡,保單尋找工作將更加復雜。
普通市民 車票實名究竟多難
客運部門和保險公司稱,『不推行實名制是因為成本高、技術難度大、人力不足等。』據了解,實名制在我國部分城市已經試行。今年1月,浙江在農民工專列實行實名制購票,每名乘客都必須對號入座,必要時還需出示身份證。這一舉措保障了保險可以間接找到旅客姓名,也防止了『黃牛』倒賣。
奧運期間乘坐車船進入北京的旅客購票也實行實名制。廈門火車站也曾要求旅客購票和保險時,在背面填寫身份證前三位及後三位數字。即便發生事故人、票分離,若現場找到保單,就能找到對應旅客。
一些市民認為,對於公路運輸管理來說,以類似方式推行實名制則更加容易,只要客運站或乘務員對購買保險的旅客留下記錄,就可能避免因保單丟失難理賠的情況發生。
記者昨天從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哈爾濱分公司了解到,『11·15』特大交通事故中,有35名乘客購買了該公司人身意外保險產品。但目前可能有個別受傷或死亡的投保乘客因丟失保單、車票,無法確認是否投保。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哈爾濱市客運站售票、保險未實行乘客實名制而引發的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