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08年9月25日,黑龍江省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全面啟動。明確了『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優化環境,科學發展』這一主題,活動的載體是推動龍江更好更快發展。省委書記吉炳軒指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學習是關鍵,實踐是根本,落實是目的。學習,就是要真正學懂弄通,深刻領會;實踐,就是要體現在發展上,體現在工作中,用於指導發展;落實,就是要致力於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來理清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
11月12日起,東北網推出特別報道《談發展•怎麼辦?》系列訪談,邀請參加第一批學習實踐活動單位的主要負責同志走進東北網演播室,就如何學習、實踐、落實科學發展觀進行暢談、討論,因地制宜總結成功經驗,查找存在的不足,發揮黨員領導乾部的帶頭作用,解放思想,富於創造,以新的思路、新的舉措、新的辦法,推進各項事業的新發展。
東北網12月3日訊 題:《談發展•怎麼辦?》系列訪談之四:深入開展學習實踐活動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訪省中小企業局局長賈玉梅
東北網記者 高長利 邵奇
![]() |
省中小企業局局長賈玉梅做客東北網 |
12月2日,省中小企業局局長賈玉梅做客東北網時表示,將深入開展學習實踐活動,推進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以下為訪談要點摘錄。
【成就篇】
改革開放30年來,我省非公有制經濟已由過去的『拾遺補缺』、『必要的有益補充』,發展為『重要組成部分』、『兩個毫不動搖』、『兩個平等』。在實踐中,我們堅持放膽、放手、放開原則,一切以『三個有利於』為標准,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重點搭建了信息、科技、融資、人纔、招商、創業六大服務平臺,建立健全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特別是近幾年來,我省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已成為全省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新生力量,在拉動地方經濟增長、優化產業結構、擴大財政收入、增加社會就業、實現龍江振興和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是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進一步加大。2007年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2841.8億元,同比增長20.1%,五年平均遞增21.7%,佔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0.2%,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和新的增長點。
二是成為擴大就業的主渠道。目前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單位數已達到180萬個左右,從業人員規模在547萬人左右,每年提供了70%以上的新增就業崗位,在解決城鄉勞動力就業、社會下崗人員安置和大學生擇業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成為技術創新的生力軍。全省50%的發明專利、6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是由中小企業完成的。已有170戶企業設立了研發機構,近千戶企業實施了國際質量管理體系標准,300餘戶企業通過了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四是骨乾企業隊伍迅速擴大。2007年新增營業收入超億元的企業35戶,總數達到235戶,新增年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上企業達到205戶,骨乾企業對經濟的拉動和支橕作用不斷增強。
五是成為外向型經濟的主要增長點。2007年全省非公有制經濟進出口總值突破100億美元大關,達到126.6億美元,同比增長49.1%,佔全省進出口總值的73.2%。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成為我省對外貿易發展的主導力量,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已經走出國門。
【問題篇】
應該說近幾年我省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很快,成績有目共睹。但我省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與發達地區相比,目前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與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企盼還有相當大的距離,與我省加快經濟發展的需要還不相適應。特別是這次全球性金融危機,也給我省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帶來了很大影響。從目前看,要使我省非公有制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我認為應該突出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應該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解決思想不夠解放的問題。目前來看,我省創業與發展的氛圍還不濃,缺乏大發展、快發展的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廣大群眾投資創業的積極性還沒有充分調動和釋放出來。因此,要加快我省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首先必須解決好思想認識問題。
二是應該進一步改善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近幾年來,省委、省政府在改善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制定了很多政策性措施,收到了明顯的效果。但從目前來看,制約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融資環境偏緊,各級政府的資金支持力度還不大,銀企信息不對稱,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直接融資門檻高、環節多、費用大,企業信用意識還不強。
三是應該盡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社會化服務體系。盡管近年來我們做了很多工作,進行了許多有益探索,但總體上講,我省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服務體系還不健全,缺少為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提供無償或低償服務的公益性服務機構,直接面向企業的市、縣一級服務機構更為薄弱,難以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
【工作篇】
![]() |
省中小企業局局長賈玉梅接受記者采訪 |
年初以來,我們按照國家及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重點圍繞中小企業創業、產業集群發展、扶持骨乾企業等方面,強化服務,改善環境,加強指導。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紮實推進中小企業創業工作。積極開展『創辦小企業、開發新崗位』活動。加強指導和規劃,圍繞產業發展重點,加強了對哈爾濱市南崗區中小企業創業基地等18個創業孵化基地的功能完善和水平提高,培育闢建了10個新的省級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加強創業培訓和輔導,目前共組織創業培訓班、IYB培訓班近10期,培訓創業人員近1000人次。
二是圍繞園區和產業集群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圍繞我省特色產業和產品,重點對蘭西亞麻、綏陽黑木耳等10個特色產業集群予以扶持,有效整合社會資源,指導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務平臺,為集群內中小企業提供信息、研發、檢測、培訓、排污處理等公共服務,促進中小企業集群發展。
三是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重點指導31家中小企業共性技術研究推廣中心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組織40多戶企業的500多個產品參加了第五屆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暨展覽會。開展了『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舉辦了TRIZ理論培訓班。組織開展了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產品評比活動和中小企業科技成果獎評審工作,引導企業開展各類管理體系認證工作。今年預計開發各類新產品260項,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成果150項,指導50戶企業通過管理體系認證。
四是加大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力度。與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哈爾濱銀行開展了全省中小企業商業承兌匯票貼現業務試點工作,成立了黑龍江省中小企業融資促進會,與國家開發銀行合作設定了一批助貸機構,對120戶擬貸款中小企業進行了信用評級,起草下發了全省中小企業上市融資的指導意見,加強中小企業擔保體系建設,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緩解。截止目前,我省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已發展到43家,累計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70多億元。
五是不斷加大人纔培訓力度。舉辦了『第三屆非公經濟龍江巡回大講堂』活動,聘請國內一流專家學者分赴13個市(地)和農墾系統舉辦專題講座,培訓民營企業家、企業管理人員等1.2萬人次。組織部分民營企業家赴青島、溫州、國家行政學院等地舉辦11期培訓班,共培訓人員1400人。
六是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舉辦了『中小企業走進奧運——中國網通寬帶商務百城巡展』暨黑龍江省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活動啟動儀式,支持全省中小企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的建設,76家中小企業與網通公司簽訂了信息化產品購買合同,簽約額達133.26萬元。進一步開發完善了全省中小企業信息網絡服務功能,建設完善了中小企業融資平臺、信用平臺、商貿平臺、產學研平臺、海關資訊平臺、產品展示交易平臺、中小企業項目在線申報和管理系統,為企業發展提供信息服務。與阿裡巴巴黑龍江運營中心等信息化運營商和供應商合作建立中小企業信息化輔導站,在哈爾濱、佳木斯、七臺河等地開展中小企業信息化專項行動試點工作。
七是做好對外交流合作與招商引資工作。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內外展覽展銷活動以及合作交流活動,舉辦了『2008中國(同江)鄉鎮企業(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對俄貿易和經濟合作推介會』,組織非公有制企業參加了哈洽會、第五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東西合作貿易洽談會等,扶持出口型骨乾企業做大做強。
【思路篇】
我們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將明年的工作思路確定為: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清潔發展、節約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道路,堅持改善外部環境與提昇企業自身素質相結合,堅持政府推動與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相結合,堅持改造提昇傳統產業與發展現代產業相結合,針對企業不同成長階段和產業組織特點,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建設完善企業發展載體,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全面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第一,加快各類中小企業園區的籌劃和建設,促進非公有制中小企業集群化發展。重點籌劃建設蘭西亞麻、肇源皮革、穆棱木業等10個縣域特色園區和產業集群,建設10個公共服務平臺。
第二,積極建設創業孵化基地,培育一大批微小創業。鼓勵和支持縣(市)、區建立創業孵化基地,重點建設完善35個省級創業孵化基地,全年新創辦小企業1萬戶。
第三,支持成長型企業做大做強,壯大非公有制骨乾企業隊伍。與金融機構和統計部門合作,評價推出200戶成長型中小企業,在信用評價、貸款擔保、信貸支持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健全成長型中小企業上市培育體系和輔導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成長型企業到中小企業板和境外上市。
第四,引導發展『專精特新』產品,鼓勵中小企業為大企業配套。引導中小企業圍繞大企業、大項目和優勢產業鏈,發展專業化、標准化、系列化的配套產業和產品,走『專、精、特、新』發展路子,延伸和拓展產業鏈。重點指導和完善哈飛、風力發電、空調機等配套產業鏈發展。
第五,發展現代服務型企業,拓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空間。引導中小企業圍繞數字產業、信息產業、創意產業、服務外包業、物流業等發展現代服務業,拓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空間。
第六,建立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努力破解融資難題。充分發揮東北中小企業再擔保公司黑龍江分公司作用,擴大擔保規模。研究建立省、市、縣三級擔保體系建設,加快縣(市)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建立步伐。建立完善中小企業擔保機構風險補償機制,做好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探索商業承兌匯票貼現、供應鏈融資等融資新渠道。指導企業上市、集合發債、融資租賃等直接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