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省社科院研究員郝建恆:即使年邁也要孜孜不倦學俄語
2008-12-03 13:58:33 來源:東北網  作者:顧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編者按為全面貫徹落實人纔強省戰略和中央、省委關於人纔工作的有關方針政策,培養選拔一大批宣傳文化領域的優秀人纔,為推動我省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有力的人纔保證,省委宣傳部決定授予17名老同志『龍江文化建設終身成就獎』,從11月30日起,本網陸續推出17名老同志的先進事跡,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新時期廣大宣傳文化工作者高尚的思想品質、精湛的專業素質和良好的精神風貌。

   東北網12月3日訊 題:本網專訪中俄文化交流使者、省社科院研究員郝建恆

    東北網記者 顧碩

中俄文化交流的使者郝建恆接受記者采訪
  記載歷史、文化的人是偉大的,而傳播歷史、文化的人同樣也是偉大的。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俄關系史學家、翻譯家、俄語語言學家、俄羅斯學家郝建恆就是這樣一個人。

  郝建恆——簡歷

  郝建恆1928年9月25日出生於山西省榆次縣城,1945年考入山西省太原中學,1948年高中畢業。在小學和中學時代,他就嶄露出超人的語文天賦。1948年,他高中畢業後到了北平,1949年畢業於華北大學,鑒於他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優良,思想進步,又有外語天賦,畢業分配時,被哈爾濱外國語專門學校錄取,於同年11月16日奔赴哈爾濱。

  郝建恆——『好大一座橋』

  由於郝建恆在中俄文化交流中所作的貢獻,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授予他榮譽博士稱號。1196年4月24日在莫斯科舉行了向郝建恆教授頒發榮譽博士證書的儀式。

  我們之所以稱郝建恆是好一座好大的橋,就是因為他是著名的翻譯家、中俄關系史學家、俄語語言學家等。他從事教學、科研和翻譯已50多年,出版著作和譯作39部共49冊,發表文章數十篇。這些著作和譯作對溝通兩國人民思想感情,增進中俄人民友誼作出了特殊貢獻。


 

  郝建恆——使讀者在讀譯文時如同讀原著

  郝建恆教授在翻譯每一部作品之前,都要付出很大的心血。反復閱讀原著,把作品裡的一切事件和人物在腦子裡醞釀成熟,不斷培養對作品人物的感情。

  如他在翻譯《莽原》時,就查閱了很多俄文資料,做出了許多艱苦細致的准備工作,將作品裡的豐富多彩的生活讓中國讀者更好地了解、欣賞,又能讓讀者不至於過分吃力就一目了然。

  『使讀者在讀譯文的時候能夠像讀原作時一樣得到啟發、感動和美的享受。』郝建恆教授一直提醒自己。正因為如此,他的譯著在中國讀者中廣泛流傳,產生強烈反響。

  郝建恆——地道的『俄國通』

  郝建恆教授翻譯了很多俄國文學作品和文化作品,又是研究俄羅斯語言的,同時又是研究中俄關系史的專家,對俄羅斯比較熟悉,在多次訪俄活動中,已與俄羅斯人民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對俄羅斯的許多城市如莫斯科、聖彼得堡等情況了如指掌,什麼商店在哪裡?什麼單位在哪裡?甚至大街小巷都說得一清二楚,可以說是『俄國通』了。

  1986年秋,郝建恆教授隨中國博物館代表團參加莫斯科列寧博物館,館內豐富的展品令他贊嘆不已,他用流利的俄語與館內工作人員交談。蘇聯朋友奇怪地問他:『您的俄語怎麼說得這麼好?』他沒有正面回答,而是笑著用俄語背誦了馬雅可夫斯基的詩句:即使我是一個年邁的黑人,我也要孜孜不倦地學習俄語,只因為列寧講話用的是這種語言。』通過郝建恆一席話,中俄同行之間的情感立刻就溝通了,他們把中國博物館代表團特別是郝建恆教授當成了真正的朋友。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