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3日訊 最近兩個多月,豬肉、食用油價格快速走低,價格比年內最高時期下降了約三成。但上游『原料』價格的變動似乎並沒有傳導至下游『產業』,曾因食品原料漲價而提價的餐飲業食品價格依然堅挺。許多市民發出疑問:食品價格為何跟漲不跟跌?
多年食品價格體系被擊破
始於去年的豬肉、食用油價格上漲擊破了哈爾濱市維持多年的食品價格體系。此前價格穩定的饅頭、燒餅、包子仿佛是一夜間從每個0.5元漲到了每個0.6元;飯店肉菜也一路攀昇,一盤?肉段從上漲2元、4元,再到6元,有的飯店為降低成本還一度推出雞肉段。早市上賣的豆漿、豆腐、油條等也跟著大幅漲價。到去年下半年,哈爾濱市形成了新的食品價格體系,並一直維持至今。
當初,在先鋒路經營一家小餐館的劉先生因為擔心顧客流失,在去年的漲價浪潮中遲遲沒有動作,但是節節攀高的肉價終於讓他橕不住了。『總不能賠錢賣吧,從去年9月開始,?肉段、鍋爆肉等肉菜每盤漲了4元錢。』由於光顧於此的以低收入人群為主,漲價初期,餐館的生意一度蕭條,但慢慢地,顧客也就接受了。『畢竟所有的東西都在漲價,時間長了,顧客都能理解。』劉先生說。
餐飲業:漲價是綜合因素所致
進入今年9月後,隨著供應增加,豬肉、豆油的價格先後快速走低。目前,本地市面上後?每市斤售價已不足10元,5L裝豆油從最高點下降了近30元。但是,以此為『原料』的食品物價並未因此回落。記者走訪時發現,街邊小吃、餐飲的價格依然如舊。
對此,一位經營飯店的業主這樣解釋,肉價、食用油價格上漲只是餐飲調價的導火索。去年的提價是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並不完全是原材料價格上漲所致。『盡管部分原料近期降價,但是並沒降到幾年前的水平,而且其他成本依然很高,在這種情況下,餐飲業食品價格暫時是掉不下來的。』
一位燒餅店的老板則直言不諱地對記者說:『漲價後銷售並沒受到影響,為什麼要降價呢?』
那麼,這些餐飲業食品價格到底有沒有回落可能呢?
專家:形成比價關系後可能降價
市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燕認為,『吃』屬於剛性支出,是不可缺少的支出。因此,哪怕價格再高,只要在消費者承受能力范圍內,商家是不會主動降價的。
市物價局綜合調控處王處長說,雖然最近豬肉、食用油大幅降價,但價格傳導需要過渡期,不會馬上體現。當原材料和成品價格差距過大時,市場自然會形成比價關系,這時消費者購買意願下降,商家自然就會降價維持銷售。
王處長強調,現在市場完全是自主定價,買賣雙方認可即可。只要不存在缺斤短兩、價格欺詐等行為,物價部門是不會乾涉的。但是對於個別售價明顯高於同類的商品,物價部門則有權對其進行成本調查並向社會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