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5日訊 在全黨分批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尚志市被確定為第二批學習實踐活動試點市,參加了全省第一批學習實踐活動。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尚志市以『弘揚尚志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優化環境、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實施「一市多城」「一區多園」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區域核心城市』為載體,通過學習實踐活動促進發展、改善民生。
為做到學有標杆參照、行有經驗借鑒,尚志市深入開展了『從元寶、長營發展看尚志』的學習調研活動,提高廣大黨員乾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尚志市元寶、長營兩村,都曾是典型的吃糧靠返銷、花錢靠貸款、生活靠救濟的『三靠村』,元寶村更是以《暴風驟雨》中的『光?屯』而出名。自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兩村勵精圖治、艱苦創業,均跨入全國500強村的行列,成為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縮影。
透過榮譽,我們看到了元寶、長營從艱苦創業到勇於創新、從拼命發展到科學發展的發展歷程,共同之處就是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勇於創新,以人為本,和諧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真正實踐者。他們的發展業績也雄辯地證明,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實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發展核心。這給我們諸多啟示。
啟示之一,必須解放思想,選擇科學的發展道路。思路決定出路。元寶、長營發展之初,發展理念只是基於朴素的脫貧致富,並未上昇到科學發展的高度。但他們堅持用黨的最新理論指導實踐,並與實際相結合,落實到發展的全過程,走出了各具特色的科學發展之路。其中元寶村走的是強農興工之路,長營村走的是現代農業之路。
啟示之二,必須勇於創新,探索科學的發展模式。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元寶、長營之所以能夠成功,關鍵就在於兩個字:一個是『創』字。從『零』開始,他們艱苦創業。長營村靠貸款辦起了運輸隊,一車一車地把財富拉到家,又一鍬一鎬地乾出了現代農業示范區,成為全省新農村建設的示范村。另一個字是『勇』字。勇於突破謂之第一勇。元寶人、長營人能夠突破客觀條件的限制,無中生有,由小到大;能夠突破小富即安、小進則滿的局限,創大業,謀大事。勇於創新謂之第二勇。元寶人靠吃資源、粗加工起家,當面臨資源枯竭時,他們眼光向外,把企業辦到了俄羅斯。勇為人先謂之第三勇。元寶、長營都是改革開放的先行者,更是科學發展的探索者,做到了醒得早、跑得快、乾得實。
啟示之三,必須力求和諧,構建科學的發展格局。以人為本,實現和諧,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在元寶、長營的發展中,富民是根本。同時,他們能夠正確處理乾部與群眾、發展與穩定、物質與文化、人與自然等關系,達到發展要素之間、利益關系之間的相對和諧。此外,他們沒有放松生態建設和文化建設。
認真審視尚志實際,優劣易見,喜懮參半。通過開展調研活動,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必須堅持發展不動搖,大力發展社會事業,積極改善民生質量,努力開創和諧發展的新局面。
(一)以解放思想為前提,凝聚發展動力。元寶、長營的發展再次證明:思路決定出路,思路有多寬,舞臺就有多大;思路有多遠,就能走多遠。必須從舊的發展觀念和工作習慣中解放出來,樹立起進步的、有活力的、推動發展的新觀念。
(二)以『一市多城』為途徑,促進城鄉和諧。基於尚志幅員面積大、發展基礎好、產業分布廣、駐尚大單位多的實際,牢固確立城鄉統籌理念,實施『一市多城』發展戰略。
(三)以『一區多園』為載體,實現工農融合。針對尚志市產業多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基地較為分散的特點,因地制宜,提出以『一區多園』為載體,以經濟開發區為基礎平臺,創造環境吸引企業,積極在各鄉鎮闢建產業園,實現大項目異地同平臺引進和建設。根據產業基礎、發展潛能和市場預期,確定打造『十一個產業基地』,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
(四)以改善民生為根本,共享發展成果。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
(五)以轉變作風為重點,提高執政能力。『尚勤』。勤則心明、勤則志遠、勤則不潰。尚勤乃為政之要。『務實』。實乾興邦,空談誤國。下真功夫,抓具體、抓細節、抓末端、抓經常,領導班子、領導乾部帶頭做到『四多四少』,即多堅持業餘學習、多掌握第一手材料、多研究具體問題、多聽取不同意見;少開大會、少發文件、少應酬、少讓別人代筆。『節儉』。始終艱苦奮斗、艱苦創業。
編輯點評:解剖經驗促進發展
實踐出真知。我黨總結歷史經驗,把科學發展觀確定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也必須緊密結合各地實際,善於總結實踐經驗。尚志市解剖元寶村、長營村兩個鮮活的典型,從他們的生動實踐中領悟科學發展觀的精髓,啟發科學發展的新思路,確定科學發展的新戰略,以學習實踐活動促進發展、改善民生,必將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