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8日訊 今年40歲的蔣霞原是松北區集樂村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外出務工後,她帶著先進的觀念和技術回到家鄉建立塑鋼窗加工廠,帶動當地發展成為全省最大的塑鋼窗生產加工基地。剛剛獲得『全國優秀農民工』稱號的蔣霞帶著對富裕生活的追求,改變了自己的生活軌跡,也加快了所在村屯的發展步伐。
打工後回鄉創業
21歲的蔣霞新婚不久,就感受到了生活的困窘,為了補貼家用,1993年她跳出農田開始進城務工。最初,蔣霞在一家塑鋼窗加工廠打工,她在熟練地掌握了加工技術的同時還發現,建築鋼窗需求量很大,但生產技術含量不高,非常適合小規模生產。1994年春季,蔣霞辭去了城裡的工作,和丈夫在村裡建立了一個塑鋼窗『加工點』,『廠區』是自家的小院,工人只有夫妻二人。
兩人的事業剛起步時非常艱難,為了聯系到生意,蔣霞每天都從江北騎自行車到江南,然後打聽哪裡有新建的住宅區,挨家推銷。聯系到加工的活和安裝工程後,她再騎車回到家裡,和丈夫一起加工塑鋼窗。兩口子起早貪黑忙乾活,連一歲的女兒也顧不上,直到今天蔣霞仍覺得愧疚。由於手藝精湛和誠信經營,蔣霞的生意越來越好,這一乾就是幾年。
全村第二家塑鋼窗廠
1998年,夫妻倆以個體經營的形式建立了全村第二家塑鋼窗企業:飛達塑鋼窗加工廠。那時的『飛達』已擁有200多平方米的廠房、價值16萬元的大型機器設備和固定工人20餘人。在繼續塑鋼窗加工、安裝的同時,『飛達』開始涉足批發、零售加工塑鋼窗的原材料,每年可實現純收入5萬元。集樂村的塑鋼窗加工產業也是從那時開始萌芽。
2003年,『飛達』的個體經營模式已變得不再適應市場需求,蔣霞建立了『私企』性質的哈爾濱市同創塑鋼配件廠。為了適應發展,她還在網上給自家的工廠進行了注冊,業戶只要在『百度』輸入幾個關鍵詞,『同創』的頁面鏈接就會出現在首頁。如今,蔣霞已是遠近聞名的建築材料生產專業戶,現在她的工廠廠房佔地近800平方米,固定資產100多萬元,年收入可達20萬元。近兩年,蔣霞家喜事連連,在搬進了83平方米的新樓房後,還添置了一輛本田小轎車。
全市首家鋁塑型材零售商
從蔣霞的小家創業到大戶生產,也折射出了集樂村產業經濟的發展歷程。
2000年前後,隨著蔣霞等塑鋼窗加工業戶的業務量增大,村民的心思也跟著活絡起來,此後的幾年中,集樂村新建了大量的塑鋼窗加工廠。現在這個村幾乎家家從事塑鋼窗生產,加上越來越多的外地人到集樂村『分一杯羹』,如今集樂村塑鋼窗加工產業的規模越來越大,已從最初的點狀家庭式作坊成長為擁有兩個工業園區的黑龍江省最為集中的塑鋼窗生產、加工基地。據了解,先後經過了從鋼窗、鋁合金窗到塑鋼窗的轉變過程,現在集樂村塑鋼窗生產總量已經佔到哈爾濱市場總量的50%以上。
為適應市場需求,蔣霞的『同創』已率先進入鋁塑型材加工領域,並成為哈爾濱市首個鋁塑型材加工的零件供應商。回鄉創業並實現富裕的蔣霞,還在引領著村屯產業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