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8日訊 在黑龍江日報美術館,富裕縣油畫協會主席孫海翔和他的油畫帶著濃濃的鄉土味,帶著淳朴亮麗、嚴謹抒情的畫風,就這樣緩緩走來,漸漸清晰,微笑著站在我們面前。
在富裕這樣一個小城鎮裡,物質生活並不富裕,出生於1963年的孫海翔完全靠著『自覺』和『悟性』完成著藝術夢想。他24歲學畫,從師於油畫家邢國珍。2003年他創辦了塞北畫院,培養了300多名學生,已吸引來50多名畫家。這個省美協會員、實力派畫家和院長在社會上的真實身份卻是富裕縣工商銀行營銷部經理,他的畫家身份只屬於他的業餘時間。
年輕時的孫海翔是個淘氣倔強、愛舞槍弄棒、打抱不平的人,二十年後,他成為老師和同學眼中變化最大的一個——戴一副金邊眼鏡,笑容可掬,文雅平和,從容淡定。他說,是藝術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藝術讓他痛苦著,快樂著,探索著,漸漸走向成熟。他的作品入選了2006年中國油畫寫生作品集,他還曾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辦個人油畫展,參與編著《中國當代藝術作品選集》,一些作品被多個國家收藏。
藝術帶給他的快樂不僅僅是獲獎和榮譽,還讓他更深地讀懂人生,熱愛生活,也磨練了他的性情。
『我對藝術,就像酒鬼去摸酒壺般自然,為了它,我可以廢寢忘食,可以如癡如醉,可以兩年不買一件衣裳……』但他卻可以無償為學生和畫院中的畫家常年提供場地、畫紙和顏料,多年來,一個人默默地支橕著塞北畫院的全部支出。
永不停止,永不放棄,是他的座右銘。每年,他至少要畫150張寫生作品,而好的作品就像自己的愛子,他捨不得賣,賣了做夢都會想。他說,自己作畫不是為了賺錢,但他卻必須賣畫,因為賣畫可以讓他和他的學生們更好地繪畫。這二十年來,面對不務正業的風言風語和家人的不解,他堅持不懈,畫出一幅幅好畫,也畫出了自己人生的秀美風景。
與孫海翔交談,不僅讓你感受到他積極的人生態度和謙恭的為人處事,也讓你強烈地感到有一種責任意識和對家鄉的眷戀。
正是有一批像孫海翔一樣的藝術家們的努力、敬業和勤奮,纔使我們再次看到了失落於市井繁華之外的清新與淳朴,並開始重新審視浮華之後生活的真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