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9日訊 不久前剛剛交工通車的嫩多公路,終於將荒蕪多年的多寶山『點石成金』。嫩江縣的多寶山蘊藏35種礦產,其中銅含量在全國排在第三位。過去,因為交通閉塞,開采的礦產資源運不出來,『寶山』也只能變『荒山』。現在路通了,來采礦、投資的人多了,嫩多公路讓多寶山沸騰了,嫩多公路的建成可拉動嫩江縣GDP5%左右。
嫩多公路是我省吹響『公路建設三年決戰』號角後,第一條交工通車的公路。
3年後高速公路將達2840公裡
近年來,我省公路建設雖然取得了較快發展,但與全國平均水平特別是發達省份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有資料顯示:國家高速公路網有7條路通過我省,規劃總裡程3363公裡,可我省只建成1000多公裡,高速公路裡程在全國排名第21位,全省13個市(地)還有7個不通高速公路;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僅佔公路總裡程的7.1%,在全國排名第26位;國省乾線公路路面鋪裝率為71.7%,在全國排名第29位。全省還有167個鄉鎮、4299個行政村沒有通水泥(瀝青)路。我省是重要的糧食、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但這幾年經常出現糧食、煤炭等運不出去的問題。由此可見,我省交通的『瓶頸』制約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
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舉全省之力,決戰三年,推進公路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決策。計劃投入1000億元,用三年多時間建設高速公路2000多公裡,一、二級公路3983公裡,農村公路60799公裡。實現13個市(地)全部通高速公路或一級公路,64個縣(市)全部通二級以上公路,所有鄉(鎮)和行政村通硬化路面公路的目標,形成以哈爾濱為中心,橫貫東西、縱穿南北、覆蓋全省、連接周邊的等級公路網絡。
記者從省交通廳獲悉,今年我省交通續建項目10項,1238公裡;交工項目3項,436公裡,分別是,寧安至杏山段、嫩江至多寶山段、黑河至呼瑪段,其餘項目2009年和2010年交工。 今年新開工項目12項,1429公裡,其中,臥裡屯至黃牛場段2009年交工,其餘項目2010年和2011年交工。2009年開工項目16項,2535公裡,計劃在2011年全部交工。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為了適應經濟發展需要,一些項目在原定三年規劃基礎上又進行了調整補充。其中,將集賢至同江段、北安至黑河段由原計劃的一級公路調整為高速公路。同時,為加快東部煤電化基地、商品糧基地建設和大興安嶺旅游開發,在計劃外增加依蘭至七臺河高速公路117公裡、建三江至虎林高速公路202公裡、漠河機場一級公路82公裡。如果全部建成,三年決戰建設高速公路總裡程將達到2840公裡。
據專家預測,我省打造哈大齊工業走廊、東部煤電化基地、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沿邊經濟開放帶四大經濟板塊,3年後發達的公路網絡相互連接,就會形成產業聚集和規模效應;目前,黑河、同江、綏芬河等重點口岸城市,五大連池、鏡泊湖等重要旅游景區還不通高速公路,3年後我省這些得天獨厚的邊貿和旅游資源將會得到更好的開發;目前,我省路網結構還不盡合理,國省乾線公路分布以橫向連接為主,縱向溝通不足,造成部分城市間出行不便、繞行較遠局面也將得到改善。
采取超常規措施 實行『戰時』新體制
用三年多時間建設高速公路2000多公裡,一、二級公路4000公裡,農村公路6萬公裡,這樣的建設速度我省沒有歷史,全國沒有先例。對此,省交通廳廳長高志傑說,能否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在思維方式、組織方式和領導方式上來一次變革,真正做到吉炳軒書記要求的那樣,抓緊抓緊再抓緊。
從此,省交通廳和相關部門的燈火便徹夜不熄。
據悉,目前,省交通廳構建了以廳重點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為載體,以項目報批、工程建設、技術管理和資金籌集四個推進組為依托,以各重點工程建設指揮部為支橕的重點工程建設管理『戰時』新體制。
省交通勘察設計院組織省內外500名勘察設計專業人員,邀請一批國內知名專家參與,設計人員平均每天工作近16個小時,累計完成地形圖調繪4050平方公裡,平縱面測量2700公裡,地質勘探9萬米,與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簽訂各項協議700多份。經過幾個月的晝夜奮戰,以往需要一年甚至兩年時間的公路重點工程勘察設計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共計38個項目,新建28個項目有25個工程可研究報告已編制完成,初步設計也基本完成。
項目審批工作也進展順利,目前,新建的28個項目中,屬國高網項目由國家發改委批准立項的11項,目前有2個取得工可研批復,4個取得土地預審批復,4個取得環評批復,10個取得銀行貸款承諾;由省發改委批准立項的17項,目前有13個取得工可研批復,5個取得土地預審批復,6個取得環評批復,13個取得銀行貸款承諾。
舉全省之力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公路建設領導小組的32個成員單位也勇挑重擔,實現了過去靠交通廳修路,到現在以交通廳為主,各地、各部門共同參與的歷史性轉變。
構建投資新模式 拓寬籌融資渠道
2008年至2011年公路建設計劃投資1000億元, 除采用爭取國家交通運輸部補貼;爭取財政部門支持落實省補資金;積極落實銀行貸款;督促地方政府落實匹配資金;強化交通規費征收,使全年交通規費爭取達到49.6億元,同比增加16.7%等常規措施外,省交通廳還加大推介力度,靈活采取BOT、BT、企業投資在建工程等多種方式,吸引社會資本,緩解資金壓力。目前,有哈爾濱繞城高速東北段、鶴大公路牡丹江至寧安段、寧安至杏山段、明沈公路任民至肇源段四個在建BOT項目,總投資35億元。
同時,他們還采取高速公路投資新模式:大廣高速大慶至肇源段項目投資41.5億元,交通運輸部補貼6.6億元,大慶石油管理局投資20億元已到位,其餘由大慶市政府籌集並組織實施;建三江至虎林段高速公路202公裡,投資48億元,交通廳負責爭取交通運輸部補貼9億元,並協調沿線地方政府落實征地拆遷等前期工作,其餘資金由省農墾總局籌集並負責組織實施;依蘭至七臺河段高速公路投資35.2億元,交通廳負責爭取交通運輸部補貼5.3億元,並為項目提供貸款擔保和承諾補貼收費還息不足部分,其餘資金由七臺河市政府籌集並負責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