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9日訊 不久前,珠海農豐公司和五常市二河鄉新莊村簽訂了1000畝有機水稻訂單,價格每公斤超過普通水稻8角錢,僅此一項,種植戶增收近30萬元。新莊村與哈爾濱聖源公司合辦的米業加工項目也即將投產。這個過去被客商們遠離的小村莊,如今發生了巨變,而這些都是因為路通了,路暢了。
一條路帶來大變化
新莊村黨支部書記劉清泉告訴記者,以前村民去縣城辦事,司機一聽說打車回新莊,要麼不來、要麼就得多加錢。尤其是春夏多雨季節,一走一身泥。秋天糧食下來,一河之隔的常堡鄉水稻一斤總要多賣2分錢,可新莊村因為交通條件差,一斤水稻總要少賣2分錢。這還不算,他們費很大力氣把客商請來投資,但客商們只要走過這段泥濘不堪的路,便會婉言謝絕不再提到村裡投資的事。
2006年,新莊村前面的21.9公裡通村路被列入改造計劃,大家奔走相告。村民隋長江的母親快90歲了,從修路那天起,老太太每天坐在路邊看修路工人和出義務工的群眾熱火朝天地乾活。
路修通了,人們建設自己家園的積極性也高了。建新房、砌院牆、鋪磚道、種樹栽花。現在,新莊村根據公路修通後的道路狀況,立足全村生態優勢開發旅游產業,把農家生活體驗、植物鑒別、濕地觀光、爬山踏青等旅游項目都列入全村下一步的發展規劃當中。
劉清泉高興地對記者說,我們村之所以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全是因為修通了路。仔細想來,一條路帶給我們的變化多大啊!今後,我們村要靠路發展,靠路致富,靠路建設好新農村。』
新莊村的變化只是我省農村公路修建以來給農村帶來巨大變化的一個縮影。記者從省公路局了解到,全省近三年共投資231.67億元,建設農村公路59265公裡。預計到今年年底,鄉鎮公路通暢率達到86%,行政村公路通暢率達到62%,鄉鎮通車率達到100%,行政村通車率達到96.8%。農村公路建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省新農村建設的一大亮點。按照公路建設『三年決戰』的總體部署,今後兩年我省將再建3.6萬公裡農村公路,至2010年農村公路將達到10萬公裡,屆時將實現市(縣)與縣(市)之間基本實現二級以上公路相連接,縣(市)與鄉鎮之間實現三、四級公路相連接,所有的鄉鎮和行政村通硬化路面公路。
創新養護延長『壽命』
今年44歲的楊國中負責五常市西南3.3公裡的鄉道管護。他告訴記者,以前是鄉道鄉管、村道村養,現在農村公路納入縣級政府責任主體以後,全部由市公路管理站統一養護。經濟發展不發展,從路上就能看出來。前幾年,公路上車輛不太多,現在經濟發展了,車流量大了,到處是來來往往的運貨車輛。路要是不維修,就會壞得快,使用壽命就會縮短很多,要是管護得好,就能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管與不管,路的壽命能差好幾年呢。
記者在五常市采訪中發現,現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方式發生了很大轉變。在養護理念上,變事後養護為事前養護,變被動養護為主動養護,變矯正性養護為預防性養護,變搶險為防災,盡可能延長公路使用壽命,發揮更大的效益。
省公路局局長朱金玉告訴記者,為加強養護,我省以省交通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聯合下發《黑龍江省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來規范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同時又編寫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指南》一書,印刷了一萬冊發到各行政村和農墾的連隊來指導農民養好管好農村公路,力求責任主體更明確,管理更規范,使養護資金有保障,養護機制更完善,實現有路必養,讓農村公路真正成為黑龍江省廣大農民群眾的幸福路、致富路、連心路,促進全省農村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修路催生產業經濟
經過3年的農村公路建設,一條條公路環繞於綠野藍天之間,穿越鄉鎮、村屯之內。改善了出行條件,長期以來困擾農民的出行難、乘車難、上學難、就醫難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決。路通,則百業興。公路的變化改善了農村招商引資的環境,打開了對外溝通的大門,密切了城鄉經濟的交流,促進了農副產品運輸業、加工業、養殖業、旅游業、服務業等農村相關產業經濟效益的明顯增長。過去果類等農產品無法大批量運出,現在路通了,外銷量大幅上昇,農民得到了實惠。
密山市白泡子鄉湖沿村距興凱湖僅一公裡,農村公路建成後,很多城裡人瞄准了這個旅游資源優越的小村莊,紛紛買地購房開起了『巧嫂飯店』、『家庭旅館』、『農家院』。這裡的房價一漲再漲,連咸鴨蛋也由過去的5毛錢一個漲到了3元錢。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五大連池、雪鄉等旅游景區,在公路修通後,沿路的家庭飯店大幅增加,在游覽風光的同時,吃農村燉菜、農家一日游等已成為一種新型的休閑方式,促進了農村旅游業的發展。同時,在農村公路建設中最大限度地使用農民工,受益的鄉鎮農民平均就業率提高了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