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龍江公路建設『三年決戰』頻打『環保牌』
2008-12-09 17:09:3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狄婕 陳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9日訊 公路建設離不開取土佔地,建高質路,同樣要建環保路。『三年決戰』打響後,我省的公路建設者們就樹立了『工程與環保並重』的理念,如何協調好交通建設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建設中的一個重要任務。

  避讓濕地    路景相融

  伊綏公路穿越林都伊春市,公路設計之初,設計者們就確定了打造『中國林都生態旅游公路』的建設目標。將『環保、生態、旅游、休閑』擺放在重要位置,力求實現『路在林中展、溪在路邊流、車在景中行、人在畫中游』的公路新景觀。

  伊綏公路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張曉臣告訴記者,在伊春出口路5公裡處,有一片濕地。為了保護好這片珍貴的自然遺產,在設計中,他們放棄了直接穿越濕地的路線方案,而采取了將濕地避讓開的路線。另外指揮部還派專人對環境保護進行監督。在冬季備料中,確保運料車不直接駛壓濕地,確保修築廢料不傾倒在濕地內。這樣做雖然增加了一些成本,但卻有效地保護了自然環境,彰顯了『路景相融,自然和諧』的設計理念。

  整地取土    保護水源

  林泉工程開工至今,為把雞西至訥河公路建設成一條風景路、環保路,指揮部在取土、施工中采取了一系列環保措施。通過『整地取土』的方式,有效避免了對耕地的破壞,同時對橋梁施工機械、船只嚴格檢查,防止油料泄漏對水資源的污染,減少和避免了公路建設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林泉指揮部的邱凱告訴記者,在項目前期設計中,指揮部對全線取、棄土場進行細致的現場勘查,防止出現重復征地現象,減少了對耕地、林地的破壞。在施工過程中,做到邊開采、邊平整、邊綠化,有計劃取土,完善排水系統,防止水土流失。為保證取、棄土場復耕的效果,在取土前,對原地表腐殖土集中進行堆放,待取土後對取土場裸露面進行削坡,在開挖坡面上覆土造田,便於當地百姓下一步的耕種。對老百姓來說,取土支援了工程建設,地還適宜耕種。

  林泉指揮部承擔著通河至方正之間的松花江大橋建設。為了保護水源,在橋梁施工中,指揮部對船舶、機械設備進行定期檢修,防止漏油現象發生。機械設備加油設有專門場地,對產生的廢棄油料進行專業處理。在橋梁鑽孔樁施工過程中,對產生的廢棄物運送至專門的棄土場進行晾曬、深埋等處理,同時,設置防拋網,防止施工中產生的雜物掉落水中。

  工業廢料   做路基材料

  大慶市屬於平原地區,填築材料緊缺,因此為修築路基取土就成了建路中的一件大難事。為了建設好哈大齊擴建項目,指揮部克服困難,打破常規,大膽采用工業『三廢』之一的粉煤灰做路基材料。

  經過指揮部反復試驗,粉煤灰作為路基材料,質量輕、適合高填方路基;不怕水,適合雨季施工;儲量豐富,運輸方便,適合連續施工作業。此外,粉煤灰材料後期強度高,能提高路基穩定性,質量可以得到有效保證。大慶市有新華屯、乙烯、龍鳳、宏偉、油田自備5家電廠,這些電廠年產粉煤灰達150萬噸。昔日裡,由於粉煤灰污染性大,電廠需要從固定通道運送到事先修建好的高池中,既費錢又費力。現在用粉煤灰做新型路基填築材料修路,既可以使工業廢渣得到有效利用,又保護了環境,節約佔地,同時適合大慶地區路基施工作業。

責任編輯:路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