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肇州縣萬壽菊倚"工業理念"花開富貴 成增收主渠道
2008-12-16 10:23:34 來源:黑龍江經濟報  作者:金曉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6日訊 今年,肇州縣二井鎮750戶村民萬壽菊大豐收,他們的心情格外高興,因為今年畝產量達到了2750公斤。村主任喬忠寶喜滋滋地介紹:『全鄉900多畝地種了萬壽菊,村民的收益肯定比去年還要高!』肇州實現農業合作社以『工業理念』謀劃現代農業產業發展,依托一個年加工8千萬畝萬壽菊顆粒加工企業,生產線已經輻射所有村屯,有效地解決了農民的銷售問題,使該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

  張旭光是種糧大戶,去年,他與肇州實現農業合作社簽了種植合同。肇州實現農業合作社負責統一測土,統一提供生物肥、植保劑,還指定技術人員統一指導。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產量並不減少,畝產照樣2750公斤,每畝多收入近300元。這幾天,張旭光家的電話沒黑沒白地響——周邊許多農民打聽,合作社來年還發展合同戶不?

  2007年,肇州實現農業合作社在二井鎮的5個村和750戶農民簽了訂單,發展耕地資源近萬畝。村主任喬忠寶說,起初,農民只是觀望。因為這幾年簽訂單的公司也很多,但多數是賣肥、賣藥的。這回,合作社所有服務都是免費的,直接把肥送到家門口。還聘請大慶農業副教授,常年在地裡轉,有啥問題都能及時解決,心裡托底。

  農民趙井餘回答了記者一個問題:在千家萬戶分散經營的狀況下,究竟怎樣使先進的標准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必須手把手地把技術傳給農民。同時,必須有眾多像合作社這樣的企業參與到推廣農業標准化的行列中來。像合作社理事長唐興和那樣真心幫我們。

  收益聯動,農民與企業和諧共進

  二井鎮實現村土地肥沃,民風淳朴,合作社的進入,使這個小村發生了大變化——他們帶來了一整套生態農業的技術手段、更多更穩定的收入。首先是提供的有機肥、植保劑等投入品的成本降低了一半;其次,按高於市場20%的價格收購;第三,產品終端利潤按一定比例返還農戶。

  合作社制訂發展模式的時候,就非常明確,服從政府產業政策,依靠各級組織力量,調動農民積極性,服務『三農』事業。

  農業合作社破解農業現代化難題

  只有將農民的土地集約起來實現規模化,纔能實現農業生產標准化,農產品纔具有市場競爭力。但是,我國目前的國情決定了很難將農民的土地集約化。國家鼓勵在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推動農業經營方式創新,但如何創新卻是發展現代農業普遍遇到的難題。

  肇州實現農業合作社選擇了自下而上、讓利於民的路子。

  自下而上,就是選擇一個典型的農村,用激活農民的方式做出農民增收的成績來,從而激發地方政府支持發展農業的積極性。

  讓利於民,就是利用『三反哺』的利益激活機制——技術反哺,生產資料反哺,以及二次利益分配反哺,在保障農民零風險的前提下,有效地激發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實現土地集約化、規模化。正是通過這種自下而上、讓利於民的路子,纔順利地實施了農業的標准化。

  農業合作社的四個創新

  唐興和認為,肇州實現合作社創建的和諧農業,與龍頭企業加農戶等現行模式有較大區別:它有一整套自己的技術標准和生產標准,而且這套標准的技術含量高、要求高,達到了國內較高水平;在組織和機制方面有明顯的創新,通過建立農業專業合作社,與農民建立利益共同體,符合當前政策,實現了利益雙贏;在品牌和銷售方面,注重統一品牌,打統一品牌的市場效應,並通過專賣店的銷售模式很好地體現了產銷一條龍,有效防止了假冒偽劣,等等。具體來看,與其他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相比,創新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標准創新。發展現代農業必須增加技術投入,提高科技含量,纔能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合作社有一套相當嚴格的標准作為尺度,以保障通過這種模式生產的產品最終的安全性,部分標准已經通過了國家的審批。這樣一套標准體系在目前的農業現代化實踐中還是比較少見的。

  組織機制創新。注重引導農民走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的路子,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與農民聯合體建立利益共同體,實現與農民利益的雙贏。該合作社確保農民入社自由,出社自由的權利。該模式受到農民歡迎。

  銷售方式創新。農產品銷售難是個老大難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營建多渠道人性化的銷售網絡至關重要。合作社的銷售兩條腿走路。一是走封閉式的銷售方式。所謂『封閉式』就是指從田間地頭,通過封閉式物流,走進社區,直接到消費者手中。另一個銷售路子就是農產品的傳統銷售模式,有計劃地進入市區的各大超市、飯店。

  品牌戰略創新。品牌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內動力,也是擴大市場知名度的運營策略。注重有機食品的統一品牌市場效益,合作社生產出來的農產品,高安全+平價是食品的品牌特性。生產出比傳統食品成本還低的有機食品,市場定位群體為普通工薪階層,定價比普通有機食品低,是普通食品價格的1.2—1.5倍,普通群眾都能消費得起。

  肇州實現農業合作社打造的現代農業,實現了以農戶為核心,以技術為支橕。注重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保護農戶利益,不僅農民收入增加,而且風險降至最低,並通過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組織發展模式,提高了生產的標准化程度。

  理事長唐興和對記者說:『合作社很好地解決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食品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等問題,而且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可復制性,實踐效果明顯,值得借鑒。』

  肇州依托農業合作社打造的現代農業實現了工業反哺農業,農民收入增加;改善了農產品質量,食品安全放心;淨化了生態環境,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