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風情冰城要做一江大文章 哈爾濱擁有第一座樞紐工程
2008-12-24 09:44:41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24日訊 昨天,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交工投用,哈爾濱人、哈爾濱這座城市有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座水上控制性航電樞紐工程。

  擁有一座樞紐工程,將極大提昇城市品位、帶動城市發展。相關人士對該工程全面交工後給我們這座城市以及市民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進行了解析。

  大江豐盈 水位常年保持116米

  據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總指揮李志波介紹,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蓄水後,城市功能也隨之改變。水力發電機組年均能發出3.32億度電,無煙、無塵、無污染的綠色能源對增加省電網水電比重、改善黑龍江省電力系統結構、發展潔淨能源起到積極作用。另外,壩頂公路飛架南北,接線公路連通兩岸,使哈同公路、哈肇公路相連,形成新的哈爾濱大外環交通網絡,結束了哈爾濱至佳木斯中心區域外區間440公裡沒有橫跨松花江的大橋和江南江北哈市三縣依靠擺渡過江的歷史。

  李志波說,松花江常年保持116米高水位,可增加枯水期城市供水量,為城市節省取水費用,提高沿江現有灌溉保證率,大大提昇全市水產養殖能力,促進城郊農牧業發展,使城市步入可持續發展之路。

  渠化航道 通航期提高到210天

  上世紀80年代末,松花江乾流上還百舸爭流,一派繁忙。松花江航道一度成為全省大宗貨物水上運輸的生命線。然而,水上運輸近年卻被松花江的枯水所困擾。

  如今,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蓄水後,江水充沛,哈爾濱段航道全部被高水位渠化,往日的『水上運輸生命線』起死回生。

  據省航務局統計,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蓄水後,松花江哈爾濱段的通航期提高到210天左右,大大保證了船舶通航率。

  生態恢復 少見魚類頻現江中

  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蓄水後,豐富的水資源使松花江北岸原有的濕地資源被成倍放大。呼蘭區濕地近幾年因為松花江枯水,有2000多畝濕地被毀。現在,濕地裡自然生長的蘆葦、濕生草地、草甸等近萬公頃植被重新煥發生機,大量野生鳥類開始了新的生活。

  松花江裡的魚兒因水域寬廣,一度減少的繁殖場和索餌場也大量恢復。昔日少見的大白魚、『川丁子』、『嘎牙子』頻現江中。市漁政處負責人介紹,今年松花江魚類品種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多,漁民經常從江中打到2公斤至3公斤的大魚。隨著松花江生態功能的恢復,大量漁民重操舊業,松花江再現江豐魚肥的景象。

  據市旅游局相關人士介紹,江水豐盈了,松花江哈爾濱段形成了一個水面面積240平方公裡的人工湖,松花江變成了一條黃金水道,南岸幾十公裡的沿江路線將打造成生態風景線和經濟發展廊道。

  幸福提昇 周末乘船觀賞江景

  隨著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的蓄水,一些商家也借著『水要素』、『水題材』大做文章,提昇松花江哈爾濱段沿江地段價值和城市品位。如觀江國際、東昇江畔等一座座『親水』樓盤,以『水』吸引市民目光,提昇房價,刺激樓盤旺銷。

  市輪渡公司更是推出了大頂子山豪華一日游,讓市民周末度假有了新的去處。

  樞紐工程大事記

  2003年9月29日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舉行奠基儀式。

  2004年9月28日一期右岸圍堰工程正式開工。

  2006年10月16日一期基坑開始充水。

  2006年11月1日實現大江二期截流。

  2007年5月15日船閘開始試通航。

  2007年10月18日28孔泄洪閘堰體底坎二期混凝土澆築全部完成。

  2007年11月2日實現首臺機組並網發電。

  2008年7月17日二期基坑開始充水。

  2008年12月23日主體工程全部完工。

責任編輯:路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