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極地嚴寒催生旅游熱今冬游客增多 北極村坐收冷效益
2008-12-24 09:27:43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夏德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24日訊 23日,記者踏上我國最北的臨江小鎮北極村。當地人說,『三九』、『四九』並不是北極村最冷的日子,12月中旬至1月初纔是。這幾天,北極村遭遇了零下40多攝氏度的超級嚴寒,不過對旅游業日益興隆的北極村人來說,這裡越冷越值錢。23日,記者在北極村欣賞著靜謐清新的童話世界,感受到北極村人收獲『冷效益』帶給他們的喜悅。

  北極點成第一招牌

  23日,記者包乘一輛出租車趕往北極村。在車上,司機王師傅向記者講起了有關北極村的各種風情。『縣裡有要求,出租車司機一定要掌握一些北極村的相關知識。因為來漠河的游客,幾乎都要去北極村看看。』顯然,宣傳北極村已經在當地深入人心。

  北極村風光。

  當地人說,如果不到北極點就沒有真正來過北極村。許多外地游客就是奔著北極點來的。經過考證,北極點是祖國最北的一個地方。

  北極點距北極村大約1公裡左右,車輛無法進去。當地人為了方便游客步行,整條通道全部用木板鋪設而成。在去北極點的路上,記者遇到幾名外地游客。非常有意思的是,他們竟然戴上連東北農村都沒人戴的狗皮帽子,『在哈爾濱買的,這裡實在太冷了。』來自湖南的游客孫錦松說。

  雖然冷,但是孫錦松絲毫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都說找不著北,這回我終於找到北了。』到達北極點時,記者看到有20多名游客在此嬉戲,一名女游客為了體驗打雪仗的滋味,邀請當地村民和她一起游戲。

  中國最北的地方在這裡。

  記者在北極點


 

  李大媽年收入十多萬元

  在當地,李大媽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名人,她從2006年6月開始興辦家庭旅館、飯店為一體的接待部。僅此一項,每年可為她帶來10萬元的收入。

  李大媽本名叫李桂清,她介紹,5年前她還在遼寧打工,聽說村裡搞旅游,就回來投資建了這個家庭旅館。由於地理位置好,再加上服務熱情,逐漸形成了特色和規模,每年都有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到這裡吃住。

  家庭旅館

  馬拉爬犁也能掙大錢

  『你叫我潘老五吧,叫我大名沒人知道。』記者遇到潘老五時,他正在大街上站著,抱著一杆鞭子,旁邊是他的馬爬犁。

  今年36歲的潘老五,自稱從18歲就開始趕馬爬犁,不過那時的他出的是苦大力,拉的是木頭。『自從國家不允許伐木後,冬天也沒啥乾的。2005年,北極村投資興建各種旅游項目,來的游客多了,我就乾起老本行。一天平均能掙100多元。』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北極村,隨處可見像『潘老五『一樣的村民,抱著馬鞭子,隨時等待游客的光臨。

  江邊捕魚越冷越刺激

  當日下午,記者乘坐馬爬犁來到黑龍江江面。走到於有水夫婦跟前時,恰好碰到他們正在收網,一條半斤多重的?魚正在網上掛著。於有水說,下網4天了,今天來看看有沒有收獲。隨著漁網陸續被拽上來,又有兩條?魚被打了上來。

  嚴冬裡捕魚別有一番滋味

  在江面的半小時,記者的手和腳完全不聽使喚了,而幾位捕魚者卻絲毫沒感覺冷。『都習慣了,溫度再低點兒也沒事。』一位村民對記者說。

  北極村的冷帶來商機

  采訪中,北極村風景區管委會一位相關負責人自豪地介紹,旅游帶動了北極村的相關產業。如今,北極村有成規模的家庭旅館43家,飯店10多家,還有5家旅游紀念品商店。

  這位負責人說,北極村的冬季是吸引外地游客尤其是南方游客的最好季節,他們來這裡的目的就是體驗寒冷和冰雪。今年冬季的游客比去年多了三分之二。

  『今年進入冬季以來,村民的旅游收入達到了390萬元。所以說,北極村的冷,給當地發展帶來了無限商機。』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