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黑龍江省創新型格局已初步形成 助推龍江經濟發展
2008-12-25 15:43:45 來源:黑龍江經濟報  作者:郭春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25日訊 2008年黑龍江省科技工作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發展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隨著《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的若乾意見》的實施,科技創新在我省經濟社會所起的支橕作用將日益顯著,推動了黑龍江經濟發展步伐。

  科技創新型格局已初步形成

  黑龍江省科技廳廳長趙敏介紹說,黑龍江省有普通高校68所;獨立科研機構724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1家,其中國家級4家;有企業技術研究開發中心18家,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7家;有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102個,其中國家級4個;有中試基地66個。擁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35位,其中工程院院士35位,工程院院士人數列全國第五位。2007年全省從事科技活動人員達10.9萬人。趙敏頗為自信地說,這些數字鮮活地反映出黑龍江省科研基礎和科技人纔資源豐實。

  她特別強調,2008年黑龍江省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項目和經費再創新高,全省共有351個項目獲得資助,比去年增加71項,同比增加25.4%;獲得資助經費總額首次突破一億元。這充分顯示了我省在基礎研究領域的科研實力。從綜合數據上來看,我省創新型科技格局已初步形成。

  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又要看到下一步工作中存在的難題。采訪中,趙敏也指出了目前我省科技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她說,目前我省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轉化為商品、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遠遠不夠。如何發揮好科技優勢,使成果轉化為產品、產業、商品、品牌,是我們要破解的一個難題。她堅定的對記者說,下一步科技廳的工作就是要積極推進科教興省戰略,研究制定政策,創造各種條件,調動科技工作者、科研單位、高等院校、骨乾企業的積極性、創造性,向科技要產品、要產業、要生產力、要經濟效益。要瞄准國內國際科技前沿,組織新技術、新產品研發攻關。要積極穩妥地推進科研體制改革,整合科技資源,建立健全規劃、研究、試驗、轉化、生產為一體的機制。要加強高新技術園區、創業中心建設,為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搭建平臺。

  四大科技平臺加速創新型省份建設

  采訪中,趙敏提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科技要轉化為生產力,科技要與經濟相結合』 。她詳實的闡釋了黑龍江省建設四大科技平臺的內涵,言語中描繪出黑龍江科技下一階段發展的壯美畫卷。

  科技研發平臺。要充分整合我省現有各類重點實驗室和各級研發、工程、技術中心,將其列入省行業工程技術聯合研究院的發展規劃中,並作為省科技研發平臺進行重點建設,實現在重大關鍵共性技術上的突破,努力提昇科技創新能力。

  科技資源共享平臺。『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多贏』的原則,重點建設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自然科技資源、科學數據、科技文獻共享平臺、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臺、網絡科技環境平臺和標准化戰略平臺,采用靈活多樣的共享與利用模式,合理有效利用各類科技資源,提高科技資源利用率,搭建服務於全社會科技創新的科技信息共享平臺。

  科技成果轉化平臺。要在充分利用現有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基礎上,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信息資源整合,構建以省級市場為核心、全方位、多層次的科技成果交易市場,搭建全省科技成果交易的大平臺。

  科技企業發展平臺。充分整合和有效發揮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園區、特色基地等科技企業孵化和發展基地的作用,加速建立適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風險投資機制,重點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直接或間接進入國內和國際證券市場進行融資,使資本市場成為科技企業發展的強有力支橕,加強科技園區建設,增強服務功能,創新發展機制,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企業集群,形成競爭優勢,提高產業集聚能力和技術擴散能力,打造科技企業發展平臺,使其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她指出,通過構建和完善區域創新體系,打造科技創新研發、信息共享、成果交易和科技企業發展四個平臺,全面提昇我省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我省創新型省份建設的步伐。

  五大科技支橕計劃助推經濟發展

  趙敏指出,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是近期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矛盾,也是科技戰線的使命和責任。歷史表明,每一次大的經濟危機,往往都伴隨著一場新的技術革命的來臨。這場金融危機對科技戰線的工作者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支橕,科技廳將重點實施五大科技支橕計劃。一是實施支柱產業重大科技攻關支橕計劃。圍繞支柱產業發展的科技需求,重點實施先進制造與信息化、新能源與節能技術、化工與新材料、農產品優質高產與精深加工、生物技術與醫藥、環境保護與公共安全等重大科技專項。二是實施區域發展科技支橕計劃。省科技廳與市地建立省市共商機制,將我省科技發展戰略目標與市地經濟發展重點緊密銜接,共同推進市地科技創新能力的提昇,支橕區域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三是實施科技企業發展支橕計劃。積極推進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促進社會資源要素向創新型企業轉移,支持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和引進先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和再創新。重點建設哈大齊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和航空汽車、核電裝備、新藥研發、鋁鎂合金、鈦合金、硅基新材料、農產品精深加工七大特色產業基地。四是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支橕計劃。建立完善科技成果產業化的評價、認定和公示制度。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和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到2010年優選100項科技成果進行重點推廣,並對其產業化過程給予重點支持。五是實施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支橕計劃。努力打造科技研發平臺、科技資源共享平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科技企業發展平臺,健全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

責任編輯:孫嵐